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京津唐及环渤海  > 正文

天津自贸区力争“一炮打响”(图)

2015-01-26 09:05 来源:天津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编制中的负面清单最近调整减少到85条

  ■自贸区综合信用体系10项任务,正在进行基础数据对接和信用信息共享调试,争取2月底对外服务

  ■设计了“一个平台、两个机制、综合监管、社会监督”的监管框架

  ■租赁创新是天津自贸区方案的重要特色,争取率先在租赁领域形成天津自贸区改革探索成果

  ■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成为京津冀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

  ■依托正在形成的航空产业全产业链条,未来打造中国新型航空产业园区

  “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制度创新”“引领和推动京津冀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无疑是昨天出席“两会”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这些关键词频频出现于代表、委员们的发言中。要将天津自贸区打造成为区域协同新平台、转型升级新引擎、开放经济新动力、制度创新新高地,为国家开放战略进行新探索——代表、委员们为天津自贸区建设画出美丽蓝图。

  总体设计:工作团队强力推进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已获国家正式批准设立,本市正积极开展各项筹备工作,争取尽快实现自贸区挂牌运行,启动各项制度创新和改革试验,为国家试验制度,为地方谋求发展。”出席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书长、商务委主任刘剑刚透露。

  刘剑刚说,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北方唯一的自贸区,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成熟,市里建立了强有力工作推动机制,商务委、发改委、滨海新区等方面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工作团队,形成了较高水平的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同时,还尝试编制了天津自贸区负面清单,最近根据国家对外商投资指导目录的调整,又将负面清单调整减少到85条,努力与上海自贸区形成互补试验、对比试验格局。

  刘剑刚说,自贸区行政许可服务信息平台和门户网站等的设计、搭建、审定、人员培训、试运行等工作也在抓紧进行,制度创新设计、招商引资、引入机构和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滨海新区:重点建设综合信用体系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按照天津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滨海新区下一步将重点建设综合信用体系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这两个重要事项。”出席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滨海新区区长张勇向记者介绍。

  张勇说,自贸区综合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包括自贸区门户网站、文书业务协同办公系统及8个服务便利化信息子系统等10项任务,各责任单位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数据对接和信用信息共享调试,争取2月底对外服务。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滨海新区设计了“一个平台、两个机制、综合监管、社会监督”的监管框架。“一个平台”即自贸区综合信息平台;“两个机制”就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建立与一行三会协调监管机制,在货物监管领域建立与海关及检验检疫局的协调监管机制;“综合监管”就是设立综合监督管理局负责自贸区内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及综合执法;“社会监督”就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共治共享的积极性,让消费者参与监督,提升维权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这一框架,全方位加强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

  东疆保税港区:积极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深化改革租赁业创新

  出席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张爱国向记者介绍,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是自贸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具体到东疆保税港区,首先要从执行层面将政策率先落实好,今年将结合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梳理主导产业项目登记、备案流程,提出限时办理的办法;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将从企业业务发展需求着手,找准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关键节点,协调配合口岸监管单位和税务部门开展创新,帮助企业拓展业务领域。

  张爱国表示,租赁创新是天津自贸区方案的重要特色,东疆率先开展的单机单船租赁、融资租赁出口退税、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等在全国已形成复制和推广。下一步,东疆将依托融资租赁领域积累的产业和政策优势,探索以金融手段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在不断拓展租赁领域和品种的同时,积极推进租赁资产登记、交易和租赁资产证券化,满足租赁资产的流动性和管理需求,通过不断创新,率先在租赁领域形成天津自贸区改革探索成果,向全国推广。

  中心商务区: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