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京津唐及环渤海  > 正文

北京公车改革年底前出方案 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

2014-09-04 11:08 来源:新京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北京公车改革年底前出方案 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

  前天下午,北京市召开会议,贯彻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北京市公车改革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出席并讲话。按照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明确要求地方在今年底前制定出总体方案。

  王安顺指出,推进公车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通过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逐步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督问责科学有效的公务用车保障模式。改革中要坚持“规范、节约、高效、创新”四个原则,统筹解决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解决好改革中的公平问题,解决好改革后的效率问题,解决好改革资金平衡问题,解决好特大城市管理需求问题。

  王安顺对北京市公车制度改革工作作出部署:一是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把任务、分工、进度以及要求等内容明确下来;二是落实好人员,各相关单位安排专人参加,及早开展工作;三是做好摸底测算,统筹协调,把现在的车、人、钱搞清楚;四是认真梳理问题,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难点分门别类地加以深入研究,拿出方案。

  据了解,北京市公车改革将由市发改委制定具体工作流程,如公车改革这项工作如何开展、要不要设立工作组、工作组设立在哪里等。

  ■ 专家解读

  车改如何坚持社会化市场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公务用车改革从长远来看,应该由社会化来解决。比如租车公司、公共交通出行等。现在公务用车浪费严重,特别是原来每个单位都有车队,每个车队有二三十人,人员成本再加上车辆购置维修保养的花费很高。”

  他认为,应该将机关单位的车队取消,集中性的用车,如开会、接待等,都可以通过租车公司来解决。甚至官员的出行也都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过去地方副厅级以上都有公车接送上下班,改革之后取消公车,如果官员不想自己开车,也可以用给自己发放的公务交通补贴,找租车公司提供上下班接送服务,也可以自己去用手机打车软件。这些都是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

  叶青说,在今年7月16日国家出台的公车改革方案中,允许有过渡期,市政府、区政府的公车服务中心还可能存在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内,可能机关公务用车有一部分是租车,有一部分是自有车辆,有一部分出行则是公共交通。

  但他表示,公务用车改革最终肯定是要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节约经费,减少浪费。

  车改如何协调好效率与公平?

  北京公务员队伍庞大,如果人人车补,与现有公车花费比起来是否会有明显的下降?

  “一些观点认为,改革后公车费用还会增加。我认为是不对的。目前很多的车并不是财政供养的,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比如某地一个协会,收了300万元的会费,拿了近30万给会长买了一辆公车,而这个会长的行政级别才副处级。但这些钱是不会体现在三公经费等财政公开中的,是一般人看不见的。”叶青说。

  他表示,公车的经费是要看整个社会资源用了多少在公车上,再与改了之后用了多少钱做对比。而且过去公车都是为领导服务,还配有司机,今后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是针对整个公务员的群体,领导的公车特权也就不存在了。

  对于现有公车的处理,叶青认为应通过拍卖等公开的方式,不能通过私下的途径解决。“现在有些公车拍卖,溢价率达到了20%。”

  ■ 链接

  财政局:车改后公车相关经费将下降

  市财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韩杰近期曾表示,公车实施改革之后,公车的购置经费、运维经费,包括相关人员经费的支出,可能都要减少;同时对于租车,包括相关公职人员补贴会有所增加,“个人认为公车运行、购置经费应有一定下降空间,而且比例不会太低。”

  车改之后对人员的补贴等如何列支?韩杰当时称,下一步要看财政部对相关科目的界定和说法,是列在公共经费里还是人员补贴里。现在三公经费是在公共经费来体现的,目前北京市也在和财政部沟通。

  尽管有公车,但北京多个部门还存在租车现象,对此如何管理?韩杰表示,北京市2012年启动公车租赁服务采购招标,已经完成两期。公车租赁范围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类,对于租期6个月以上的,车型按照现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执行,比如多大排气量和资金规模。(记者 马力)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