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未开放路段监控。京华时报记者陶冉摄
工作人员介绍,八达岭长城南段仿真树远看像松树。京华时报记者陶冉摄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护最好的一段,更是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日前,记者从八达岭长城特区了解到,为美化长城景观,保护八达岭长城未开放的敌楼完整性,长城首次使用与本体及两侧景观一致的避雷仿真树作为接闪装置。
南楼7套仿真树已建成
目前,长城南楼未开放地段已建7套仿真树。长城北楼的5套仿真树也将于今年12月25日完工。
据八达岭长城特区办事处刘主任称,八达岭长城南八楼到南十六楼半位于八达岭长城南段末未开放地段,地势险要。为了防止雷电对长城南八楼到南十六楼半造成物理损坏及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八达岭长城特区从去年5月起,使用北京市文物局的专项资金对未开放地段实施避雷工程,其中,保存完整的敌楼安装避雷针。保存不够完整的7处敌楼旁,全部使用仿真树做避雷接闪装置。
刘主任介绍,仿真树仿照松树的外观做成,远看就像一棵松树,与长城的景观融为一体,每套仿真树的造价在20万元左右。与传统的避雷针相比,仿真树既有美化景观的作用,又能保护文物的完整性。“敌楼不完整的情况下,在敌楼上搭建避雷针,有可能使敌楼坍塌,从而破坏文物。”目前,长城南楼的未开放地段已建7套仿真树。与其情况相同,长城北楼的未开放地段也将建5套仿真树,预计12月25日完工。
景区保护规划已评审
近年来,八达岭特区办事处已对水关长城、残长城、岔道古城、古崖等辖区内的重点文物进行保护。目前,八达岭长城特区已对整个景区的商业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在关城西门外建成了以“北门锁钥”为主题的长城文化广场,使长城200米范围保护区得到根本净化。
与此同时,2008年就完成编制的《八达岭长城景区文物保护规划》,此前一直没有报批。2012年,八达岭长城特区办事处委托北京建工学院新编制的《八达岭长城景区文物保护规划》,目前已进入评审阶段,今年或将完成审批。届时,八达岭长城特区将加强对景区内文物资源的保护,将对八达岭景区核心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景区监控系统全覆盖
此外,由于八达岭长城特区地处山区,地形复杂而且覆盖范围较广,这给整个景区安保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此,八达岭长城景区10年前就开始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截至目前,已经有480多个摄像头,覆盖了整个景区,时刻监控整个景区的动向,并建立了现代化指挥中心,通过中心进行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保障景区和游客安全。同时,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也已纳入到景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
值得一提的是,八达岭过境路线全线贯通,该路段全长7.2公里,其中2.6公里为地下隧道,是目前北京市单项投资最大的长城文物保护工程。过境线开通后,景区实现了封闭式管理,彻底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车辆穿行八达岭长城的历史,保护了长城文物,也让景区交通更加有序。
对话专家
八达岭长城暂不能全部开放
1、京华时报:八达岭长城未开放地段何时开放?
董耀会(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目前暂不能将八达岭长城全部开放,远期达到条件后会逐步开放。如果要将八达岭长城全部开放,那么就要延长管理段,包括周边的围栏,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都需要考虑。我们现在是积极创造开放条件,但开放的第一条件是安全,目前还无法保证游客安全。比如南城修完后,周边都是荒野,如果硬性开放,游客的保护和文物的保护达不到相应的条件和需求。
2、京华时报:八达岭长城曾在申遗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董耀会:与故宫、周口店、泰山不一样,长城在中国持续了2000多年,与国家的渊源意义重大,但是当时没有路线,也没有景观规划,如何确认这么一个庞大的横跨半个中国的工程是文化遗产,在当时还是一个国际性难题。所以最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国家文化局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申报。申报后,北京的长城是中国的长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八达岭长城作为整个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来参与申遗。
3、京华时报: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过程是否存在矛盾?
董耀会:很多文化遗产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两种目的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无外乎两种目的,一是将文化遗产给子孙后代传承下去;二是让文化遗产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服务。现在,有些文化遗产的主体过于强调文化遗产的服务功能,忽略了其作为文物的保护,其实这两点应该是一体的。(京华时报记者刘雪玉 实习记者杨艳萍)
[责任编辑: 陈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