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鑫)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市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发展市郊铁路,破解北京交通拥堵难题”的提案已有办复结果。北京规划部门表示,正在与市交通委共同组织与河北省、天津市进行交通特征及数据的对接,利用既有的铁路资源开行市郊铁路,包括怀柔平谷等4个远距离新城以及燕郊、廊坊、涿州等东部和南部周边城市或可1小时通达北京中心区。
现状
北京缺乏市郊通勤系统
提案分析认为,特大城市长期依赖地铁为唯一轨道交通方式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地铁建设成本高、周期长、运力低、可通达度低等特点与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城市规模和财政状况无法匹配。同时,特大城市长期通过限制地面交通规模的模式也不可持续。调整出行结构、改变民众出行方式、构建多层次交通体系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国外大城市通勤客流以及城区和郊区之间的交通需求大部分都由市郊通勤系统承担,而我国的特大城市缺乏市郊通勤系统这个层次。以东京为例,轨道交通占全部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77.7%,其中市郊铁路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65.5%,年运量140亿人次。
相比之下,北京轨道交通仅占全部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24.4%,且全部为地铁,年运量仅20亿人次,缺乏市郊通勤系统。
建议
利用既有国家铁路线网发展市郊铁路
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指出,市郊铁路运行有三大特点,即大运量、低成本和网络化。
市郊铁路采用国家铁路建设标准,列车编组多,车厢长,单方向小时运量可达十万人,是地铁的2至3倍。同时,利用既有国家铁路线网或沿既有线网新建线路,可以减少征地成本,运行成本也低,还可以与现有铁路线网互联互通,方便开行跨线列车,可以满足旅客出行的多目的性需求。
建设方式上,提案建议参照国际上常用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至800m(5至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
规划
距京65至80公里城市拟建市郊铁路
北京市规划部门表示,本市多部门共同组织了与河北省、天津市进行交通特征及数据的对接,并将其纳入今年重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综合交通体系中。
根据市规划委的课题研究,将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圈按轨道交通线网服务水平划分为三个圈层。在其中的第二圈层,距首都约65到80公里半径范围内,包括怀柔、平谷、密云、延庆4个远距离新城以及燕郊、廊坊、涿州等东部和南部周边城市,推荐采用市郊铁路运输系统,即乘坐轨道交通到达城市中心区平均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运行速度不低于80公里/小时。
对于目前正在研究的几条市郊铁路,京沈客专规划了从星火站至顺义、怀柔、密云的市郊铁路。而京张城际正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这条线路则规划开行从延庆至北京北站的市郊铁路。这两条线路会与城际铁路套跑,就是除了城际铁路外,还会运行短途的市郊铁路线路,频次为12分钟一趟。未来燕郊、廊坊、涿州等东部和南部周边城市,也将研究通过市郊铁路连接北京中心区,可1小时通达。
京津冀都市圈“三个圈层”
第一圈层:北京市中心城范围和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门头沟7个近距离新城,半径约30至35公里。主要依靠地铁轻轨系统为主体构建规划线网,规模约1050公里。
第二圈层:怀柔、平谷、密云、延庆4个远距离新城以及燕郊、廊坊、涿州等东部和南部周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定位为1小时交通圈,即乘坐轨道交通到达城市中心区平均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旅行速度不低于80公里/小时,推荐采用市郊铁路运输系统。
第三圈层:天津、保定、石家庄、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京津冀都市圈内的主要城市。以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为主体构建规划线网。
[责任编辑: 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