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行政力量的干预、决策过程的迟缓,再加上踩空了经济周期,首钢付出了惨痛的教训。
2005年,首钢搬离北京,主要因为首钢空气污染太严重,必须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路。
首钢搬离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后,在当地成立了京唐公司,成为首钢旗下的重要分公司。京唐公司成立之后竟成为首钢连续4年的亏损大户。这样的病灶不仅仅是水土不服,还有因搬迁带来的各种后遗症。
首钢搬离北京之初,不仅内部意见反复不一,北京市政府也是犹豫不决。“首钢污染大,贡献也大。作为北京最大的工业项目,首钢贡献的税收、就业,不得不让北京市思虑再三。”中钢协一负责人曾这样认为。
就是这样的磨蹭,使得首钢搬迁失去了最佳的机遇期。动迁时的首钢,正好是钢铁市场大红大紫的时候。到厂房落地建成,钢铁市场竟是一片惨淡,经营十分艰难。
更为严重的是,首钢搬迁到河北曹妃甸,重新建设的资金更是超出预算。京唐公司投资预算为670亿元,实际使用资金超过730亿元,其中大部分是贷款,每年仅利息就超过30亿元。
而且,首钢的员工安置也是一个问题。首钢不少员工户口与家庭在北京,而工作在曹妃甸,员工两地不停地来回跑,也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钢搬迁到河北曹妃甸的时候,很多员工都不愿前往,使得首钢新厂在开工之初很长一段时间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由于使用了新的设备,产品的良品率短期内难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首钢业务的发展。
一次搬迁,让一家曾经的钢铁龙头企业元气大伤,现在京唐公司虽然做了各方面的提升和改进,但盈利还是不容乐观。行业人士认为,首钢搬迁至河北对其业务发展的负面影响至今没有完全消散。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