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的交通问题,国内外关注。下一步,北京将出台什么措施缓解交通拥堵?9月2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尤为特别的是,“网络直播间”搬进了今天的会议厅,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历史上首次进行网络直播。同时,这也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近10年来首次采用全体会议审议这一工作方式。
网络直播治堵审议
在今年1月召开的北京市人代会上,有3个代表团、73人次代表提出了8件交通方面的议案,主席团讨论通过,决定并为一项即“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的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27日上午的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陈刚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治堵情况。陈刚说,北京市坚持把缓解交通拥堵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从科学规划和“建、管、限”等方面综合施策。
陈刚介绍,北京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财政每年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轨道交通新线的建设,轨道交通运营的线路目前已经达到了17条,总里程达到456公里,日均客运量近1000万人次。累计施划公交专用道355公里,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达到1310万人次。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03年的28%提高到2012年的44%,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已经由18%提高到了38%。
其次,加快完善城市的路网建设,2012年底,全市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6281公里。三是不断加强交通管理,综合采取经济、法律和科技等手段,相继出台了机动车限行、错时上下班、差别化停车、摇号配置小客车指标以及停车秩序整顿等政策措施。
谈到下一步主要举措,陈刚说:首先要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努力实现城市均衡、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各项目标;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职住均衡,实现城市功能与交通设施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和调控交通出行结构。
具体而言,北京将从严控制中心城建设增量,疏解和优化中心城功能,中心区域坚决停止新建商品住宅和大型公建项目,严格控制旧城的新增规模,停止大拆大建,严格限制大型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扩建,原则上不再新增产业功能区。同时,将明确功能疏解和优化的内容。一是严格限制商业物流设施建设,近期重点启动中心城小商品市场整治和外迁工作,加快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4大商业交通堵点治理的前期工作。二是限制中心城大型医院扩张,鼓励以整体搬迁或主体搬迁等模式,逐步疏解医疗机构。三是推动优质学校实施“一个法人、一体化办学”的建设模式,促进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就近划片”的入学政策。
在公交方面,北京将继续推进中心城轨道线网加密,2015年力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60公里,2020年争取达到1000公里,日客运量达到2200万人次;计划2015年公交专用道达到450公里以上,实现四环路以内成网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力争2015年建设1000个自行车租赁点,形成5万辆规模。
链接
北京交通拥堵四大原因
北京市副市长陈刚今天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的议案办理情况时说,交通拥堵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发展问题,从城市规模、功能结构、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口规模和机动车数量过快增长。二是单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导致城市功能过度聚集。三是职住不平衡、配套不健全等新城建设问题导致交通“潮汐现象”严重。四是城市路网和公交体系有待完善。(记者余荣华)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