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主要原因是商家违法成本较低
广州日报讯 (记者薛松)虽然消费者忍受了“双十一”通宵熬夜的抢货、忍受了慢如蜗牛的送货,终于拿到手的商品很可能一分钱便宜也没占到。日前,国家发改委的报告指出,今年“双十一”购物节中超五成促销品价格先涨后降、四分之三畅销品先涨后降。有专家表示,原因在于商家的价格欺诈违法成本较低。
大部分促销商品接近全年最低价
国家发改委在12月29日发布《2015年“双十一”综合信用评价报告》,这是其发布的首个“双十一”信用评价报告。报告指出,大部分促销商品都趋向接近2015年最低价,但在750多万件促销商品中,仍有过半比例的产品出现了事先提价、当天降价的情况,部分甚至提价高达200%以上。
该报告认为,电商在价格、物流、售后、支付、交易、质量等方面诚信有了很大进步,但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前的12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发布报告称,针对94款“双十一”网购商品进行价格跟踪后发现,94款商品中,共有32款仍能以不高于“双十一”价格购买。
最近几年的“双十一”前夕,国家发改委均召集阿里巴巴、京东集团、1号店、唯品会等20多家国内知名交易网络平台和130多位网店经营者当日共同签名,承诺“诚信守法经营,不售假不刷单”。不过,部分商家还是玩“先涨后降”的价格游戏,忽悠消费者。
从朋友圈大量晒图可看出,今年“双十一”当天,不少商品标价都是先提价再降价,消费者购买后,商家结算时会再打折或返券,与促销前价格基本一样。
记者随后采访几家电商平台,天猫方面表示,每次大促销时,平台都会发布招商规则要求活动商家自觉遵守,并对其定价进行监测和规范,问题多出在那些没有参加活动的商家。
原因:违法成本较低
一位电商人士说,中国制造业企业和零售业平均利润率也就有10%左右。但有些大型电商平台打出的促销手段是5折,而且参加大促的商家必须执行,在平时已是低价销售的情况下,真正半价并不现实可行,加上高昂的平台引流成本还有利润可言?故实则“明降暗涨”、“先涨后降”盛行。
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认为,“先涨价后打折”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由于打折促销仍是商家吸引客流的最有力手段,监管部门对商家以及电商平台“先涨价后打折”的惩处措施较轻,执法力度不够,商家的违法成本较低。
对此,有评论认为,一方面,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管理和约束。对于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的行为,接到举报后严加惩处。另一方面,各大电商平台应该严于律己,加强内部整顿,自觉纠正网络商品交易中存在的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的审查处置不力、销售行为混乱等违法违规行为,为构建理性健康的网购市场贡献一己之力。
有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在立法层面上,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加强电子商务立法,并通过基层法院的调研,选取典型案例加以公示,为处理这一领域的纠纷打通司法救济的渠道。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推进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净化网络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