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在新常态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
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且各地发展水平不均。“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区域协调发展被赋予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欠发达地区成为‘短板’。因此,‘十三五’时期,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失衡问题,切实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显得极为迫切。”民生证券新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加快推进,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政策相继出台。随着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四大板块”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个支撑带”战略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区域结构进一步改善,一些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增速超过了东部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正转化为中国经济梯度发展的强大动力。
张瑜表示,从大视角方面来看,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减少地方政策保护,促进公平竞争,缓解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
而在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的同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个支撑带”战略也取得了稳步推进。
据悉,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达到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66.2%,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15.3%。
对此,张瑜表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是构建新的经济逻辑,满足化解产能过剩的需要,同时,可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并提高外汇使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另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加快区域整体发展,同时带动交通、物流、通讯、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不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表示,在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对此,陈再齐建议,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和资金投入;其次,要侧重于欠发达地区内生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及要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投入。(见习记者 杜雨萌)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