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的新作——《经济学原理》,感觉书中处处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在于他敢于挑战传统经济学流派。在他看来,传统经济学是“用中世纪的眼光来看之后的市场经济”。他还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所面临的种种经济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综合起来,张维迎最具创新的理论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基于“完全竞争模型”假设下的市场经济的失灵并非真的存在。书中介绍,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是在“每个人都是完全理性的”“未来是确定的”等诸多不现实因素的前提下产生的。因此,如果用这种模型去套现实,市场的失灵便无处不在,则政府对任何经济活动干预的失效就不可避免。书中有一段中国药品限价的例子很具说服力。中国政府为了患者利益,规定了甲亢等一些基本药物的最低限价,从而导致生产企业利润降低,最终使这18家生产企业逃离了这个行业,低价药没人生产了,最后不得不引进很贵的进口药来替代那种廉价药。政府本来要保护患者利益的目标没有实现。书中还提到,政府有时会通过制定最高限价限制企业生产,企业亏损,政府就给财政补贴,这就弱化了企业降低成本的积极性,甚至诱导企业故意增加成本,制造亏损,亏损越多,补贴越多,这就是一种效率损失。
第二,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张维迎用“经济增长的国王”来比喻企业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认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无论资本积累、资源配置,还是技术进步,都是企业家精神作用的结果。对经济增长来说,重要的不仅是投资多少,还有谁来投资。如果看不到发达经济体资本积累背后的企业家精神,认为只要提高人均资本就可带来增长,政府就容易越俎代庖,直接从事资本积累和投资。因此,如果不能理解什么是企业,就不能理解什么是市场;如果不能理解企业怎么帮助人与人之间变得信任,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们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交易,也就不能理解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为何越来越发达。
第三,奥地利经济学派比凯恩斯学派更加务实。这本书中有相当篇幅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派理论强调的是经济结构的意义。奥地利经济学将产品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离最终消费品越远,产品等级越高。各等级产品之间的生产存在时间差,企业家根据预期来协调生产。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信贷市场的供求会自然达到均衡,企业家会根据这个均衡利率预期利润的高低,并决定资本在产业之间的分配。在张维迎看来,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是对市场理解最到位的经济学。尽管它没有数学模型,但对市场的理解要深刻得多。
张维迎对垄断有他特殊的理解。在他看来,最成功的企业就是在竞争中把市场份额做大,最后形成“垄断”的企业。这样的“垄断”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是应该支持的。而由国家提供补贴和各种优厚条件产生的大规模产值的垄断企业,就不是我们欢迎的“垄断”。现实中,百度的市场份额不比中石油、中移动在同行业中占的份额差,但是这两种企业有本质的区别。前一种垄断企业是好事,要支持,后一种垄断是要限制的。
用经济学家刘国恩的话讲,张维迎的《经济学原理》一书绝大部分章节都贯穿着落地生根的中国故事。与此同时,还把中国故事的叙述放在全球的框架下,有横向的国家之间的比较,更有纵向的人类历史的高度。因此,相信此书会在学界引起一定的反响。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