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理性看待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破七”

2015-10-27 10:2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9%,较上半年放缓0.1个百分点,季度GDP增长创2009年二季度以来最低值。数据公布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其中更是有一些境外媒体再唱中国经济危机论,认为中国经济将面临萧条和衰退。显然,这是一种过度的担忧和片面的焦虑,不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

  “破七”并非意味着中国经济滑出合理区间

  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方能洞悉中国经济冷暖,辨清中国经济前行的大方向。

  6.9%仍在预期目标之内。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左右,并不是GDP增长一定要达到7%或以上,经济向下略有波动,只要没有减速过快、过猛甚至失速都是能接受的。当前6.9%的增速仍在预期的合理区间之内,不用惊慌失措。从近三年的情况看,中国经济波动空间越来越窄,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0%、7.0%和6.9%,波动幅度进一步缩小,表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不断增强。

  6.9%没有打破总体平稳格局。经济发展不仅是增长速度和总量扩张,还要看其他主要经济指标。虽然工业、投资、出口等指标下滑,但不能把部分数据增速减缓误认为经济全面低迷,实际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趋势并未发生变化。就业、物价等指标没有跌破底线,前三季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1000万的就业目标;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1.4%,仍处可控范围之内。特别是居民收入情况较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7%,继续跑赢GDP。由此带动消费呈现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6个月回升,商品房销售回暖,与住房相关的家电、建材和家具类销售开始提速,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旺盛,旅游等消费热度不减持续扩散。

  6.9%在世界上仍属快速。从世界比较来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速仍居世界前列。除印度外,目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GDP增速均低于3%。中国经济实现年度6.9%的增长,现价增量将超过8000亿美元,相当于当前一个中小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也比中国自身5年前的10%增速所带来的增量规模还要大。此外,根据对经济发展史研究,日本、德国等发达经济体在经过高速增长后,转型期都出现过“台阶式”减速变化,经济平均减速幅度近7个百分点。中国经济近5年约3个百分点的减速幅度,表现要明显好于其他经济体在历史同期的表现,也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仍是平稳的。

  “破七”并非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改变

  受世界经济的复苏弱于预期和短期波动性因素干扰,加之我国经济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在继续释放,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传统比较优势下降,以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国经济出现了新常态下自然放缓的特征,但中国经济运行中不乏亮点,新动能正在加快培育,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经济减速不减势,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等增长亮点表现依然抢眼。一至三季度,服务业持续加速,第三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8%、8.5%和8.6%,分别高出第二产业1.7个、1.5个和2.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加快增长,1—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增长10.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增长翻倍;通讯器材和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

  经济量增质更优,新经济、新动力正在加快孕育。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1.4%,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9%,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22.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累计同比增速4.0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4%,较上年同期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7%。

  “破七”并非意味着中国经济引擎熄火

  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风险等风险和隐患,也面临新旧动力接续的压力,但经济发展的引擎并未熄火,正在砥砺前行。

  从经济基本面看,发展支撑动力依然向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并未变化,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新技术、“互联网+”等结合会催生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创造出新的增长动力。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势不可挡,在解决吃穿住行等问题后,居民对教育、旅游、健康、保健、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从先行指标运行看,经济短期企稳回升是大概率事件。9月份,PMI指数为49.8%,较8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至50.2%,已位于50%的荣枯线之上;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4,结束连续6个月下滑趋势,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四大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情况均有所改善,出口有望扭转负增长局面。这表明中国经济短期不会出现“硬着陆”。

  从支持政策看,政策效应进入集中释放期。前期已出台的稳增长政策措施协同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已经突显。扩大政府支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减税降费等政策既扩大了总需求,减轻了企业负担,也激发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4次降准降息,不仅缓解了市场流动性偏紧局面,也带动了信贷需求和投放增加,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9万亿元,同比多增2.34万亿元;十一大投资工程包和民生等领域的投资项目建设进度也在不断加快,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投资企稳回升。可以预计政策支持全年实现7%左右的增长是有能力和有保障的。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27日 10 版)

[责任编辑: 李振]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