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施策,塑造精准调控力
——从上半年经济数据看全局之二
截至6月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530万套,完成投资7200亿元,改善民生又扶助相关产业。先后两轮下调存款准备金率,6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14.7%,避免“钱荒”更直接给力“三农”和小微企业。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定向调控、收放自如,成功展现了中央对全局谋定而后动的调控力。
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复杂局面,面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态,经济形势确实可以说是变化莫测、瞬息万变。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是否出手干预,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是轻易改弦更张,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还是冷静判断,通过“喷灌”“滴灌”来定向施策?踩油门、下猛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那种做法只会造成短期有效、长期被动的局面。今年上半年,中央冷静把握经济大势,认为虽然经济发展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关键是要发挥现有政策和机制作用,更好进行定向调控,因此在具体施政中,沉住气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不对经济进行强力干预。
事实证明,这样的定力为驾驭经济全局赢得了主动。这才有精力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定向施策,点准制约市场活力、束缚企业创造力的穴位,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6月,人们熟悉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到51%,连续4个月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发电量、货运量也在回暖,这就是发力精准的“定向调控”的药效渐起。
研读上半年经济数据,一个突出的感受是,用好了宏观调控“静”与“动”的辩证法。静者,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只要增长、就业不滑出下限,物价不高出上限,总的政策取向就不会变;动者,创新突破相时而动,一手补上公共产品供给的短板,一手浇筑做强实体经济的根基。静有定力,动讲秩序,于一静一动间,收获了经济总量7.5%左右、物价水平3.5%上下的稳定预期,创造了三产占比46.6%、内需贡献102.9%的结构优化。静动自如生成的上半年成绩单证明,宏观大局与调控节奏尽在中央掌握之中。
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宏观调控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患上投资依赖症不行,离开必要的投资增速也不行;信贷闸门一味泄洪,容易诱发通货膨胀,一关了之又将断绝企业血脉。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历练中成长,一个重要收获,就是我们对宏观调控的分寸感拿捏更加到位、运用更加娴熟。“微刺激”与改革成为政策的重点,由此对经济全局释放的“乘数效应”不断显现,对传统方式产生的“替代效应”日益展露。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宏观调控开拓创新,体制改革深水攻坚,在“静”与“动”中标注治国的方略,在“调”与“改”中累积驾驭的信心,中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