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7.4%。这样的速度虽然创下6个季度来的新低,但与去年一季度相比只下降了0.3个百分点,同时,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就业保持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中国经济走势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已经确定的方针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
□ 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度,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就业保持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判断一个经济体发展状况好坏,首先要看其宏观经济基本面。一季度,我国4大基本面指标均表明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速达到7.4%的中高速度,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3%的较低水平,就业保持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表明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放眼全球,我国7.4%的增长速度依然是一枝独秀,远高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2%左右的增速。回顾历史,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在回落,但增量还是在扩大中。按不变价计算,2013年的GDP增量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年的GDP总量,按现价计算,更是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年的GDP总量。“从中长期来看,这一经济增速仍然不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
7.4%的经济增速无疑是在合理区间,就业形势更是稳中向好。盛来运透露,一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相比去年同期继续增加;国家统计局调查失业率的数据总体稳定;农民工监测调查也显示,一季度外出打工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同比增加288万人,增长了1.7%。
此外,国家统计局数据还显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2.3%,表明当前我国物价总水平基本符合宏观调控预期,与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也为更深层次的改革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从国际收支状况来看,尽管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0%,但贸易顺差依然达到167.4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平衡。
□ 经济转型步伐逐步加快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更趋合理,需求结构进一步转变;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
盛来运强调,经济增速放缓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一季度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结构调整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从产业结构来看,当前我国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4.1个百分点,我国由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型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第一产业内部,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3个百分点左右。
从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更趋合理,需求结构也在进一步转变。其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去年一季度继续下降,内需仍然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且内需的贡献继续增强。
“一季度出口总额尽管有所下降,但如果扣除去年同期特别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运行在一个基本合理的区间。”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说。盛来运则表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一季度增长4.2%,比去年增速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占我国对外出口的比重在85%左右,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巨大。
内需方面,“虽然名义增速回落,但扣掉物价以后的实际增速有所加快,这意味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上升趋势。”盛来运强调,“投资增速回落、贡献减弱,表明我国由投资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型的步伐逐步加快。
同时,从投资本身的内部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投资、民间投资比重继续提高,其中,民间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64.8%。
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还体现在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上。一季度居民收入名义增长速度比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及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出近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提高。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按照简单的收入倍差来算,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比为1∶2.53,也有所缩小。
□ 主动降速体现理性发展
主动降速体现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向更加理性、宏观调控手段更加娴熟
尽管一季度开局平稳,总体良好,但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如何判断下一阶段我国的经济走势?
盛来运指出,要透过一季度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看到本质。
首先,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的复苏情况比预期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我国的出口形势,导致出口增速不如预期。
其次,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发展中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劳动力供求关系在发生新的变化,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性持续增强,这些都使得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符合阶段性的客观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增速放缓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今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也增强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一些地方宁愿把经济增速降下来,也要追求绿色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这是值得鼓励的。同时,在“三期”叠加的新阶段,主动把增长速度降下来也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特别是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倒逼作用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李克强总理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中的表态铿锵有力。“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他说,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实践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累了新的调控经验。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已经确定的方针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
主动降速,体现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向更加理性、宏观调控手段更加娴熟,这表明我国既能够让经济增速放缓,更能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这是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的基本取向。(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