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航班飞行量大幅度上升,一边是“天路”紧张。中国民航去年共保障各类飞行起降786万架次,事故症候率万架次率为0.0027,远优于民航局规定的万分之0.05的安全指标。这一安全成绩是在平均每天保障2.15万航班起降架次的高密度飞行下取得的,其奥秘是什么?
内部挖潜提效率
2013年,中国民航空管系统共保障各类飞行起降786万架次,同比增长10%。这一数字比2011年高出131万架次。
民航局空管局局长王利亚在此间的全国民航空管系统工作会议上表示,这一成绩是在可用空域资源不足,极端天气频繁,飞行架次不断增长的严峻形势下,空管系统通过内部挖潜,提升空管运行效率取得的,来之不易。
运输旺季时,空管采取了暂停出差和休假的措施,干部深入一线“堵点”和繁忙地区调研,就航班时刻、运行环境、跑道容量等问题与管理局、航空公司和机场等单位进行积极协调磋商;严格控制管制员出差、培训和休假比例,确保了有充足空管员奋战在一线。
根据民航局《优化空中交通管制运行规范的暂行规定》,空管系统优化了繁忙地区管制运行,重点机场早晚高峰架次明显增加,首都机场早高峰8至9时平均出港航班较7月份增加11架次,晚高峰22时至零时平均进港航班增加13架次。
完善航班协同决策系统,全国主要机场航班关舱门后旅客机上等待时间明显减少。北京首都、上海虹桥、广州白云旅客机上平均等待时间分别减少8分钟、14分钟和8分钟;7月18日起,除天气和军事活动等原因,往返北京首都、上海虹桥和浦东、广州白云等八机场间飞行不受限起飞,从每日平均限制15次降为0次,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通过整体联动,进一步释放内部的效率。开通上海、广州与台北之间的通信专线电话,加强设备监控维护,对运行保障产生影响的设备故障同比减少27次;强化气象服务对管制运行的决策支持,实现天气雷达与管制雷达数据融合,广州终端区对流天气“短临近”预报效果良好。
优化空域升效能
在可用空域资源远远不适应飞行量高速增长的需求形势下,中国民航空管系统通过创新思路,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提升了使用效率。
一是建成了京昆大容量空中通道,如同北京的环路一样,民航空中首次实现了航路单向循环运行,有效提升了航路沿线6省3市54个机场的航班运行效率。在前期示范的基础上,利用单向循环思路修订了《全国骨干航路网络规划》。
二是持续推进重点地区空域优化。调整东北地区飞越华北地区7个方向21条班机航线,每日约60个航班不再飞越北京,减少了飞行冲突,提高了出港效率;实现京沪航路两端上升下降地带的平行运行,整体扩容20%;完成合肥地区空域结构优化,首次按照双跑道的运行模式实现单跑道进离场全向分离,满足未来该地区5-10年的空域运行需求;做好珠三角地区空域调整,打开深圳机场西侧空域瓶颈,机场容量得以有效提升。
三是稳步推进高空整合。完成北京接管郑州高空空域第二阶段工作。京沪穗三大区域雷达管制移交间隔由40公里缩小至30公里。
四是争取多开辟临时航线。全年共有41.6万架次航班累计使用临时航线,缩短飞行距离累计1441万公里,减少碳排放24.5万吨,节省燃油成本约5.7亿元。
新技术与空管强融合
王利亚说,面对现有空域紧张的矛盾,使用新技术提升空域使用能力是重要措施之一。民航空管系统积极推进性能基导航应用,航路达2.05万公里,占全国航路总里程的12%,导航精度和便捷性大幅度增加;以卫星信号导航的自动相关监视广播技术经过2年多的实验运行,自2013年9月1日起,成都至拉萨航线飞行间隔从10分钟缩短至5分钟;启动了“区管中心灾备模式”等课题的研究,推进“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立了“航空气象技术研究联合实验室”,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表示,中国民航今年又新增加150架航班投入运营。在当前航班量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下,除了民航空管自身挖掘潜力外,期盼国家能释放更多的空域给民航使用,确保广大旅客乘坐飞机飞得安全,飞得顺畅。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