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应把落实好现有政策与改革完善政策措施相结合,进一步细化实化,补充完善。唯此常抓不懈,才能真正让国家的政策不至于悬在半空,才能撬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有媒体报道:温州一家企业,老板带着千余员工埋头苦干,一年利润100来万。而老板的妻子在上海买了10套房子,8年获利3000万元。
这件事的真伪有待查证,但是其主旨反映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些年,实体经济受困于需求下降、融资困难、成本上升等因素,利润越来越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而另一边,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则利润丰厚,钱相对来得快、来得多、来得容易。受此影响,实体经济空心化、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逐渐突出。这则“做实业的老板赚不过炒房子的老婆”的报道,为这一现象添加了最新注脚。
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更不是一个小问题。对此国家很重视,这些年出台了很多措施来扶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个中主体——中小企业。
比如,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至今,有关部门制定了69个配套文件,力度不可谓不大。29个省、区、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出台了实施意见,响应不可谓不广。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共计150亿元,比上年增加约8亿元,输血不可谓不多。
政策出了一大把,很多企业从中受益,但也有很多企业反映没有感觉。比如,国家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而这一免税政策,绝大多数实体企业享受不到,因为一般企业月销售额都会超过2万元。
这提醒施政各方,经济政策出台后,落实就成了关键因素。有关部门应把落实好现有政策与改革完善政策措施相结合,对过于原则的政策,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对明确具体但落实不到位的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需要完善的政策,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唯此常抓不懈,才能真正让国家的政策不至于悬在半空,不至于留下空白,才能撬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融资问题也是如此。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改革创新不够、推动力度不足等问题。政府应通过具体有力的财税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向实体经济部门积聚,要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另外,在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一些地方税收征管趋严,还有部分地区行政收费、罚没收入等明显增加,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升高。某些隐形税负、各种拿不上台面的审批费用、吃拿卡要,着实让实体经济从业者叫苦不迭。企业开业、经营要打点各路“诸侯”的事情也并非捕风捉影。
对此,国家应加大力度铲除各类不合理的隐形税负,实现税收的透明化,在完善市场交易环境方面采取多种举措来降低企业交易费用。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