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评论员:院士是否造假学术界别失声

2014-01-08 09:55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院士联名要求除名学术不端院士,乃是对学术尊严的捍卫,体现的是一种清理门户的自觉。

  王正敏学术不端事件正在发酵。自去年下半年被举报论文抄袭,各方争吵至今,未有定论。近日,央视记者采访显示,王正敏研发团队核心成员证实,其自主研发的人工耳蜗系高比例仿制而成,国外技术成分高达65%。沸沸扬扬中,又传出一个重磅消息,当初多名王正敏院士推荐人,联名要求对其除名。

  尽管中科院表示,对于涉及王正敏院士的相关调查目前正在进行中。显然,中科院的院士坐不住了。四名写联名信的院士,在联名信中列举了王正敏涉嫌论文造假的内容,一是他将个人专著《耳显微外科》中的大部分内容拆为14篇文章,分别放在他自己主编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发表,这些属于“假论文”。二是他把非研究性的一般性文章(43篇),冒充正式研究论文放入院士申报材料中。这样的造假行为,对于学人来说是一种耻辱,对于同为院士的学人来说,同样需有“耻感”。

  参与写联名信的刘新垣院士说,选院士哪怕一篇论文有一点瑕疵都不行,同时,他承认是审查不严,当时推荐王正敏是错误的。从这样的表达中,我们倒是多出一份欣慰和欣喜,让我们看到学术界的苛严与恪守,有他们的存在学术就有前途。

  院士联名要求除名学术不端院士,这在正式调查结论还没作出之前,耐人寻味。是耻感让他们感觉到不能与这类人为伍,也是耻感推动他们有责任向院方提出诉求。这种精神乃是对学术尊严的捍卫,体现的是一种清理门户的自觉。

  任何一个行业,学术界也好,其他行业也罢,都总是有害群之马。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觉,甚至对学术不端、道德败坏者纵容、姑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如果说一个人的堕落,只能说明他个人的沦陷,那么在他的丑闻公之于众后,他所在的群体失声,上级主管部门睁只眼闭只眼,那就将是这个群体的沦陷,乃至整个行业的沦陷。

  四名院士联名要求更正“错误”,让我们看到了可贵的学术自觉与知耻,和对学术尊严的捍卫。这种捍卫,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力量,它会使那些包庇者无地自容。而在各方沉默时,它会推动事件向积极的方向转化。知耻而后勇,做人如此,学术亦如此,一家一国何尝不是如此?

  本报特约评论员黄叶实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