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我们为何不拿新西兰奶粉“问斩”?

2013-08-07 10:19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人民网北京8月7日电 (贾兴鹏)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后,新西兰贸易部长蒂姆-格罗泽接受采访时称,中国已停止进口所有新西兰奶粉。对此,人民网财经记者向中国质检总局、国家食药监局、商务部等部门求证该消息时,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相关部门的语焉不详,让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得如此大的“毒奶粉”事件后,依然不能对新西兰奶粉进口说不?

  蒂姆-格罗泽是在接受新西兰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已停止进口所有新西兰奶粉的,他认为中国这一举措“在我看来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然而,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在北京的发布会上却强调,中国并没有禁止进口新西兰奶粉,只是对基粉和乳清粉禁止,并不包括其它乳制产品。

  人民财经分别向中国质检总局、国家食药监局、商务部等部门求证该信息,相关部门都不愿表态。有业内专家认为,不敢对新西兰奶粉贸然“开刀问斩”,在于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奶粉有很大依赖性。

  据海关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奶粉9.5万吨,价值3.1亿美元。其中,自新西兰进口奶粉9.1万吨,增加82.3%,占同期我国奶粉进口总量95.8%。

  有报告显示,在2008年之前的10年中,国内生鲜奶产量的年均增长率是17.4%。而自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奶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生鲜奶总产量增速骤降,2008年为0.87%,2009年为-0.98%,2010年为1.56%,2011年为2.1%,2012年为1.5%。

  同时,国内的原奶收购价也失去了成本优势。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国内企业越来越依赖进口原料奶粉,今年上半年,我国就进口奶粉44.5万吨。而在2008年,这一数量仅仅是14万吨。

  此外,中资乳品企业赴海外收购牧场、加工厂的动作也越来越频繁,光明、圣元、伊利、雅士利、娃哈哈等都已先后“出海”,而由于关税和原奶价格等优势,许多中资乳企出海的目的地,也选择了新西兰。

  奶业专家宋亮认为,国内奶源短缺,若中国长期地停止进口新西兰奶粉,可能会造成奶粉企业产量下降,奶粉价格也会因此暴涨。实际上,国内奶粉公司已经因此受益。周一早盘国内乳业公司股价纷纷走强,皇氏乳业一字涨停,三元股份涨近5%,贝因美、伊利股份、光明乳业等也明显上扬。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