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题:重放权轻干预 中国稳增长出“新招”
中新社记者 周锐
在多项经济指标接连释放出“疲软”信号的背景下,“稳增长”近来再度成为中国各方关注的议题。但不同于此前的“如何做”,官方此番的政策重点在于“如何不做”。
新一届政府希望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既稳住当前也增加后劲,同时达到“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
中国国务院13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在总理李克强的讲话中,“稳增长”被放在“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一系列要求的首位。
这一排序并不出乎市场预料。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反常回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创出近半年新低。而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工业、投资、消费等指标也没有带来太多好消息。
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分析说,虽然4月份的工业和消费数据温和改善,但基数效应以及物价上涨是上述两项指标同比增速提升的重要原因。和此前公布的强劲信贷数据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也令人失望。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的回升依然较为艰难。
事实上,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的大部分时间里,“稳增长”都是中国官方“第一顺位”的政策目标。但和以往“降息”、“上项目”等刺激手段相比,官方此番的“稳增长”却有“老瓶装新酒”的味道。
李克强在今天的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以简政放权稳增长。他表示,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打开转变政府职能这扇大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这是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消费未与广义货币(M2)同步快速增长的情形,显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提振将不会像以往那样有力。在这种情况下,让微观经济主体有更大的自主权进行探索、创新和突破将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所在。
在放权的思路下,官方围绕着企业相关政策的关键词也料将从“扶持”转变为“竞争”。李克强今天要求,要把稳当前和增后劲结合起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使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
除了稳住经济增速、促进结构转型,“简政放权”对于扩大就业也能产生重要作用。
中国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42万人,高于过去两年水平。虽然向好的就业数据让许多人坚信中国经济当下是正常减速而并非“失速”,但毕业季的到来,让中国的就业面临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李克强要求加快企业工商登记等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广就业门路、更多就业机会。
截至目前,新一届政府已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事项,“简政放权”正有序推进。李克强强调,开弓没有回头箭,下一步还要继续推进,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完)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