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经济观察  > 正文

各国接力玩宽松 中国货币政策面临高压

2013-05-13 09:4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转发 打印

  全球货币普遍唱“宽”,中国货币坚持稳健,外部过度流动性不断涌向国内套取利差,推动人民币持续升值。同时,经济下行压力未减,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强,市场上开始发出降息的呼声。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对中国而言,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也不利于稳定物价。在调结构方面,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力。今年货币供应不会大开闸门。央行日前发布的报告也明确指出,下一阶段仍将维持货币环境的稳定。

  全球“击鼓传花”竞宽松

  为刺激经济增长,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纷纷玩宽松。继澳大利亚央行7日降息后,8日韩国央行、波兰央行相继宣布下调基准利率。美国不断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直至最近才有退出的预期。2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主导利率调降25个基点至0.5%的历史新低。欧洲央行称,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正确选择,欧洲央行仍可以采取进一步行动。日本计划在两年内,通过大规模购买日本国债的方式把注入经济的货币总量增加一倍,所购买国债的剩余期限也由之前的3年扩展至最长40年。

  除发达经济体外,新兴经济体也竞相降息。5月3日,印度储备银行3日宣布回购利率下调了25个基点;泰国政府也正施压央行降息,以降低外资大举流入推高泰铢汇率的风险。

  “其他国家大幅度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经济复苏不理想,需要花大量时间下大规模才能复苏。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财政负担重,财政政策已用到极限,只好用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来支撑”。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孙华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中国货币政策面临高压

  中国央行在《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在物价总水平回落的同时,要前瞻性引导、稳定好通胀预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CPI同比涨幅为2.4%,比上月小幅反弹0.3个百分点。

  外有热钱涌入压力,内有通胀预期隐忧,中国货币政策是松不得,紧不得。“松”利于稳增长,防热钱,但不利于控通胀,稳房价,促结构调整。“紧”则产生相反的效应。

  中国货币政策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业务资管管理人周文渊分析说,今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主要受到了3个方面价格因素制约。一是房地产价格今年1-4月份的同比涨幅超过了20%,货币再宽松,实在不利于地产市场的稳定;二是今年物价水平持续在3%以下,对央行来说空间是有的,但中期来看,明年的物价会是一个比较令人担忧的问题,再次加码宽松只会导致明年更被动;三是PPI(工业生产者物价指数)的通缩。理论上讲,生产资料通缩理应采取降息来刺激需求,但近一年时间的PPI通缩充分反映了产能过剩的严重性,供给和需求的错配已经不是通过刺激需求的政策就可以解决,相反需要政策的稳定以倒逼落后产能的淘汰。

  两难中将维持适度稳健

  在两难中,中国选择了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在《报告》中表示,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维持货币环境的稳定。

  “不能松,不能紧,货币政策适度稳健是正确的”,孙华妤解释说,首先,中国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马上采取措施应对,经济复苏状况比其他国家好,所以不需要像那些国家一样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其次,中国财政虽然有赤字,但没危险,相比发达国家,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而且当前中国经济的重点是调结构,在这方面,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力。

  孙华妤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目前失业率没有明显上升,关键是看就业,而不是增速。在结构调整时期,经济增速不可能太快,所以不急需放宽货币政策。同时,她指出,目前PPI不景气,对此应该关注,但不应该紧张,如果持续不景气,再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

  对于市场上降息的猜测,很多专家认为可能性不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范言慧对本报记者说,降息有可能引发通胀,刺激房价。利率保持原来水平的可能性更大。

  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所长庄太量表示,中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并没有实行利率市场化,对利率的敏感度不够高,所以用利率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不大,没有必要随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下调利率。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