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上涨0.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6%。
去年10月份CPI同比涨幅1.7%应该是本轮物价运行的低点,今年CPI走势开始酝酿新的上升周期。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接近今年CPI控制目标3.5%,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3%0.2个百分点,时隔10个月后负利率重现。虽然3月份物价指数重回2时代,利率由负转正,回到年度控制目标以内,也给稳增长提供了宏观政策操作空间。但今年物价“前低后高”走势应该在预料之中,而4月份物价比3月份掉头向上,CPI同比上涨2.4%就是证明。
4月份比3月份CPI走高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33个百分点,占新涨价因素的95%。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1%。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4个百分点。
未来物价继续攀升应该在预期之中。欧美日、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经济体过度宽松的利率货币政策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正在走高,输入型通胀是未来物价攀升的一股重要力量。从国内因素看,东北地区春涝较重,西北、西南等地区旱情尚未根本缓解;牛羊肉供应偏紧,特别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使家禽业受损严重,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也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农产品供求和价格出现大的波动的可能性极大。
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国际短期资本强势进入中国,使得人民币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压力很大,通胀的货币因素没有消除。未来对通胀仍需保持高度警惕,对物价走高不能有任何松懈思想。
在物价显露走高苗头的同时,另一个指标必须引起高度关注。4月份,PPI同比下降2.6%,预示着内外需对工业产品需求乏力,反映出工业企业等实体企业低迷状况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同时,4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6%,折射出工业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规模在萎缩。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如此不景气,是整个经济走势的集中反映和表现。说明宏观经济未来走势仍不容乐观,经济增速在一季度滑落至7.7%后,二季度可能继续走低。
CPI在走高,PPI却在走低,预示着通胀在走高而经济增速显露出停滞迹象,即滞胀苗头隐现。这需要决策层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
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未雨绸缪,防止通胀攀升,经济增速滑落过大。从生产上说,抓好粮食和生猪、家禽等生产,保护种禽生产能力,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大宗农产品和“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着力防控通胀,促进农民增收,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支撑。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说,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样既防止了热钱流入对国内物价的冲击和资产价格风险,又保护了出口企业,促进了出口发展。
在货币政策着力应对通胀、平抑物价的同时,稳增长的重任就落到了财政政策上。决策层一定要下决心割舍自身利益、下决心挑战既得利益,到了实施大幅度减税降费,向整个经济细胞和生产要素释放红利、大胆让利的时候了。否则,实体经济、实体企业,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就不可能启动调动起来、刺激起来。
同时,大大降低民间资本资金兴业创业门槛,对于兴办小微企业、公司不妨取缔一切羁绊,不设任何门槛,三年内不征收任何税费,三年到五年减半征收税收。只要能够彻底激活潜力巨大的民间资本资金,激活13人口蕴藏的世界无与伦比的消费潜力,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力就没有任何问题。常亮(河南 职员)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