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钟德摄(新华社发)
一个奇怪的现象令人困惑:一方面,货币总量供应充分,另一方面,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同时,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该指标已达到6.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7万亿元。数据表明,对于正在回暖的中国经济,无论是货币供应总量,还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量都是充足的。为啥市场上不差钱,企业却用钱贵?
“嫌贫爱富”利率不一
与小微企业相比,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要小很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的郭红玉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多数银行更倾向于将钱贷给国企及大型基建项目,实际上因为其风险较低,这些贷款的利率相对不高。而小微企业,受限于其自身市场竞争力弱等先天劣势,一般生命周期都比较短,银行在向它们贷款时要考虑到成本与风险,这样一来企业的融资成本就会高很多了。
目前企业融资主要有四种渠道:上市发行股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民间借贷。中小型企业因生产规模较小,很难达到上市要求。发行企业债券在我国是被严格控制的,目前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事实上,大多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这一单一的渠道来融资。
征信体系不完善也是造成“用钱贵”的“元凶”之一。在大部分商业银行实际的操作中,贷款利率都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借款方的风险评估结果上浮(或下调)一定的百分比,目前,信用等级已经成为银行大幅度上浮利率的重要依据,这原本是衡量放贷额度多少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完整的客户信用等级和还款能力评估体系,因而贷款利率差别也就比较大了。
[责任编辑: 刘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