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美国商会最新的《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简称《报告》)涉及多个经济热点,羊城晚报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先生。
羊城晚报:去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不少企业反映比较困难,为何你们的调查却显示受访企业还是保持较高盈利水平?
哈利:这主要是得益于受访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国国内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因此受影响并不大,而且预计未来3年投资增幅将达20%。2003年我们调查的时候,只有23%的企业重点面对中国国内市场,而现在则超过了70%。事实上,中国国内很多市场有待开发,仅以广州、上海、福州等城市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就可以覆盖3.3亿多人口,涉及300多个城市。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一、二线城市良好发展,随着中国人均GDP不断增长,他们在其他城市的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大。
羊城晚报:现在有些企业反映劳动工资等成本在上升,您认为这会影响华南的营商环境吗?
哈利:企业必须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我可以说,现在企业单靠廉价劳动力、环境不友好等来发展的时代,起码在华南地区已经结束。未来2-3年,在中国其他地区也将可能结束。企业必须更注重提升附加值、技术含量,适应更高的环保要求。现在有些企业出于低成本追求,转移到其他地区甚至是中国之外,这符合中国加快转型升级的要求。
羊城晚报:《报告》提到,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通胀加剧”是他们最大的担忧,这是什么原因?
哈利:主要是因为通胀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导向。如果通胀率太高,消费者就会倾向于存储得更多,而减少消费,因此,要更好地控制通胀。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