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题:机器人产业:站“风口”更要攻“关口”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机器人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问题也不断暴露。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工信部负责人坦言:“机器人产业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站上“风口”:机器人产业进入快车道
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机器人产业成为新亮点之一。“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了34.3%,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两会记者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披露了这组数据。
辛国斌表示,人机协作机器人等高技术含量机器人已经推向市场,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三甲医院已经实现了批量应用,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一些机器人的专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手术、康复、餐饮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等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企业逐渐成长起来,一些企业则在细分领域内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机器人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上海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戴柳说,上海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重镇,不但集聚了300多家机器人企业,还建立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如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长江领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等。未来的目标是在上海建设机器人的技术研发中心、高端制造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
对于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专家认为,除了现有的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市场和潜力或许会更大。
重复建设苗头显现 低端机器人产能“超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市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推进发展,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了40个,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了800家。
辛国斌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表示,机器人产业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工信部的高度重视。他还表示,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大多是一些中低端产品,“在机器人这个领域,有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
新松机器人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说,机器人产业受关注度很高,其在制造业中发挥作用还有很大空间。“我国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仅31台,这个替代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机器人替代人工进展如此缓慢?曲道奎说:“真正的机器人要像人一样,心灵手巧、耳聪目明、能说会道。但机器人发展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只有一个机械臂,严格来讲连手都没有。”
“我国机器人产业和欧美等国相比还有很多差距。”全国人大代表郑永飞认为,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一定的不足,认识到并敢于承认这些不足,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对自身定位和更好地发展进步。
“有一些所谓的智能机器人企业,其实打着机器人名义下的‘铆焊厂’。”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一名企业高管告诉记者,他看过一些机器人的企业,缺技术、缺人才,核心器件的电子元件是买来的,企业做的只是把一些机械组件安装起来。
抢风口更要攻“关口”
“发展机器人产业,不是要追风口,而是要攻‘关口’,选准产业的瓶颈进行突破。”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提醒,尽管机器人产业很热,但地方在发展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如何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辛国斌在记者会上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产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建立机器人创新中心,重点支持关键零部件质量及可靠性能的提升,同时开展机器人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和人才培育。而防止无序扩张、规范行业发展,则将从加强规划引领、提高准入门槛、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着手。
郑永飞认为,对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在精细化市场上深耕,让机器人产业变得越来越接地气。“比如在一些高温、高压等不适宜人类存活的环境中,机器人将会大有作为。”他说。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帷表示,准确地讲,智能制造除了机器人还有其他很多很重要的领域内涵,比如软件应用开发、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培养、生产模式等。这些领域也需要更多的资金、人才等投入,整个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升级才能顺利实现。(完)(采写记者:叶锋、何欣荣、程士华、李伟)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