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安丽敏 孙文婧)格力自2013年开始进入智能装备领域,但基本上没有对外供应,截至2016年底,外销设备产值约10亿元。现格力计划联手珠海银隆,在2017年实现根本突破。3月4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电器,000651.SZ)举办智能装备产品发布会,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出席并致辞,在双方拟签订的合作协议中,珠海银隆将在2017年采购80亿元的格力智能装备。
80亿元的采购额有望将格力推至国内智能装备领先企业行列。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300024.SZ)是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其2016年业绩快报显示,2016年总营收约为20.33亿元。
格力方面告诉财新记者,智能装备包括工业机器人及数控机床及其它智能装备,具体占比尚不明确。
2月20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计划与珠海银隆签订合作协议,在智能装备、模具、铸造、汽车空调、电机电控、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进行合作。在上述领域,双方享有优先采购权,合作以一个年度为周期,相互采购总金额不超过200亿元。
该合作协议发布后,深圳交易所发出关注函,要求格力电器详细披露合作计划。2月23日,格力发布答复深交所关注函公告。公告显示,珠海银隆计划在2017年采购格力电器智能装备、工业制品约190亿元。其中,智能装备80亿元,工业制品110亿元。格力采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仅占200亿元总采购额的5%,约10亿元。
董明珠是珠海银隆个人股东,目前在珠海银隆持股比例为10%。格力与珠海银隆拟签订的合作协议牵涉关联交易需经股东大会审议,格力计划在3月8日召开股东大会对该合作方案进行投票。
格力与珠海银隆“绑定”出现,开始于2016年2月格力电器的收购计划,最终收购珠海银隆方案未获格力股东大会通过。2016年11月,格力宣布终止收购。一个月后,董明珠即宣布联合万达、中集的公司共同入股珠海银隆。
从2016年2月至今,围绕格力和珠海银隆的合作质疑不断。质疑焦点包括珠海银隆130亿估值是否过高,其钛酸锂电池技术路线是否主流等。收购终止之后,董明珠个人入股引发对其退休后去向的猜测。现在格力与珠海银隆又谋求达成紧密合作关系,大额关联交易引人关注。
深交所关注函中,也要求格力分析珠海银隆履约能力。截至2016年底,珠海银隆资产总额约为191.31亿元,而2017年计划向格力采购的智能装备和工业制品便达190亿元。
格力公告答复称,珠海银隆计划在2017年实现产销新能源汽车3万辆,预计营收可达300亿元。但其公告同时披露,截至2017年2月20日,珠海银隆共销售新能源汽车12辆,原因是受到上半年淡季及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影响。
董明珠对珠海银隆如此“执着”,源于多元化压力。格力主要竞争对手海尔和美的均已通过收购方式进行多元化布局,2016年前三季度,家电三强排名发生变化,美的通过收购超越格力,格力退居第三。
董明珠在2016年10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发言时也表示,格力空调领域市场份额已经达到约40%,“再有增长空间也不大了,是神仙也没办法,必须要扩张”。
收购珠海银隆失败,但格力多元化方向不改。智能装备本就是董明珠选择的扩张方向之一。在收购珠海银隆的方案中,双方也已决定在智能装备领域进行融合。
格力2015年年度报告称,公司自2013年1月正式组建智能装备研发团队,2015年9月注册成立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当年实现产值5亿元。
进入2016年,格力进一步加大布局,选择珠海、武汉、杭州、成都四个主要研发和生产基地。格力2016年半年报披露上述信息,但未透露智能装备部分的产值和营收。
工业机器人可细分为汽车工业机器人和一般工业机器人,后者主要应用于3C、食品、药品制造等行业。目前,国内汽车机器人市场已渐趋饱和,但出于产业升级需要,一般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机器人联盟理事长宋晓刚告诉财新记者,2009年至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年增幅达15%,中国201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6.9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约27%。但国际强势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中国自主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不足三分之一。
在4日的发布会上,董明珠强调格力机器人装备从核心零部件、本体到系统集成,全部为自主研发和制造。一位熟悉机器人技术研发的业内人士对财新记者称,目前国内机器人制造厂商主要以下游的系统集成为主,机器人的伺服系统、控制器、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者也不在少数,但整体而言质量仍无法比肩国外以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安川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她表示。
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工业机器人领域呈现出“一拥而上”的局面。对于格力进入这一领域的前景,宋晓刚称,智能装备应用面临“首台套”推广难的问题,格力前期先在自身工厂进行应用,现在又通过珠海银隆合作进行推广,有望赢得更多市场客户。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