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IT  > 正文

中国碳纤维“开荒者”:填补国内碳纤维产业化空白

2015-09-16 10: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经济网记者编者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继北京、天津、安徽、山东之后,由中国政府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发现双创之星”活动于近日走进第五站——江苏,旨在深入报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态势,宣传优秀创业故事,传播创新创业好声音。

  虽然采访的创业者来自不同的地方,拥有着不同的经历、选择了不同的创业项目,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拥有着梦想和对梦想的坚持与执着,同时,突破、创新、乐观、向上也是他们身上共同的印记。

中国碳纤维“开荒者”:填补国内碳纤维产业化空白

  张国良(资料图)

  十年间,连云港那片并不起眼的芦苇荡已经竖起了“经济开发区”的石碑,当时第一批来这建工厂的“开荒者”张国良,也从以前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的老厂长变身成为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

  据了解,短短的6年时间,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从零起步,填补了国内碳纤维领域多块空白:首个实现千吨T300碳纤维产业化生产;国内唯一一家也是世界上第三个攻克干喷湿纺工业难题的企业,同时其全套生产装备全部自主研发。

  张国良认为:“人的一生要选择自己愿意投入的工作,要为理想做一些事情。”

  十年磨一剑:圆碳纤维“中国造”的梦想

  “碳纤维的技术真正拿下来就是这两年,前八年都是技术的积累。没有那个阶段的尝试和失败,是不可能有今天的,不走那些弯路是不可能的。”张国良在这块土地上默默地十年磨剑,希望有一天这把剑能为这座城市增光添彩。

  2005年初,身为董事长的张国良为了寻找新产品开发目标,听人说起了碳纤维。据了解,碳纤维因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和耐腐蚀性等优良特性,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交通、医疗、纺织及国防等领域。"但在当时,我国一直不能碳纤维的产业化,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碳纤维因此成为国内市场上的紧俏货。"这激起了张国良的兴趣。

  于是,2005年9月,张国良作出了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并非必要的选择:将自己效益颇丰的鹰游纺机集团交给职业经理人,带着7000多万元现金,以门外汉的身份,集聚起一群国内的“碳纤维迷”走上了碳纤维产业化攻关之路。

  此时的张国良已经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在他眼中,作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已经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而是国家和民族之需。“我在实现一个梦想,我被梦中的激情所燃烧,作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张国良曾给时任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永顺的散文诗中这样表述他的“中国梦”。

  梦想中的“革命”:技术比同行先进一点点

  “这么多年,企业生存发展关键在于创新,靠的就是在技术上比同行先进那么一点点。”说起技术,张国良总是流露出十足的自信。企业集团下属18家公司,涉及纺织、毛绒、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他对每个领域的技术都进行钻研,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每天和技术人员在一起探讨产品、技术,十年间80%的时间也就是这样度过的。

  据了解,现在公司每年都有10余项新产品投放市场,先后申报国家专利150余项,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00余项,国家级奖励25项,省部级奖励50余项。作为全国纺织后整理行业的龙头企业,鹰游纺机在国内市场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很多专利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就是要打破常规,突破习惯性的思维,辟开山道,另辟蹊径,说不定就能找到光明的前景。”创新才能推动行业变革式发展。

  曾经第一条200吨线开车时,张国良连续坐在车间74天没回家。有人称他是中国做碳纤维的“铁人”,张国良听了笑起来:“我算铁人吗?当然,做碳纤维确实需要铁人精神,吃苦是肯定的。眼前,能赚多少钱我并不看重,把国家这个行业的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人、这一代企业家的责任和目标。”(记者 王一)

[责任编辑: 李振]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