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场胰腺肿瘤切除手术正在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手术台前见不到主刀医生,取而代之的是一台拥有4只机械臂的机器人。自今年9月11日首台机器人手术后,这家医院手术室里,机器人成了时常可见的新“主刀”。
“做手术”只是机器人应用的一角。随着新一轮技术的发展,目前在医疗、汽车、纺织、机械等领域,很多地方都可见到机器人的身影。面对正向我们走近的“机器人”时代,业内专家提醒,当前国内企业仍要将精力放在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上,抢占产业链高端,避免无序扩张带来新一轮产能过剩。
我国掀起“机器人热”
从仓库取货、自动装配、自动喷涂再到最后成品入库……整个过程均由“机器人”独立完成,这是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无人工厂”里的真实一幕。
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既可通过智能化生产让厂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制造水准,也可以从容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当前,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首要任务。
在我国制造业,机器人也展现出巨大活力。为苹果手机代工的富士康宣布,计划在组装线部署100万台机器人替代人工重复性手动操作。专业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史陶比尔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其订单数量每年增长都在40-50%。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说,机器人将是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未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将无处不在。”
用机器人撬动工业转型
从劳动力资源丰富角度来看,我国似乎不需要机器人,但发展机器人可以使产品生产走向精细化和标准化,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机器人也是一个很好地抓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机器人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缔造新的产业,改变传统产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说:“柔性、智能的制造模式正为我国提供‘智能转型’机遇,可以期盼的‘机器人红利’时代正在到来。”
苏波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标志,我国机器人技术、产业起步较晚,跟上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步伐,必须加快推进。
工信部提出,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部件和装置,重点突破一批面向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数控一代”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
需警惕无序扩张势头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警惕。目前,在我国市场,外国机器人巨头处于明显的垄断地位。我国机器人产业面临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发滞后、低端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技术成果转化率仅在3%左右。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说:“产品的质量和寿命上不去,品牌知名度不高,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技术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诸如减速机、控制器技术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位,与世界先进水平在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高端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一方面在高端领域,国内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另一方面“低端产能的扩张势头令人担忧。”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晓刚说。截至目前,我国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接近60家,跟机器人相关的规模企业已有140多家,机器人行业已出现低端产能无序扩张的苗头。
“如果不遏制这种无序扩张态势,机器人产业很容易重蹈光伏覆辙。”工信部装备司有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