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用户在平板电脑上下载了重庆地理信息中心“每周一图”中的重庆爱情地图,查阅相关信息。 张海鹏摄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度融合,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思维、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变化。风助火势、火借风威,许多之前还被认为“不可能”的新技术,比如穿戴式设备、3D打印、无人驾驶、服务机器人、语音识别、智能家居等,乘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翅膀“从天而降”,在不知不觉中带给我们惊喜,让越来越多的梦想变成现实。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连续推出“新技术 新体验”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展示这些新技术的魅力,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编者
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上,有一家地理地图书店。在这里,吊灯是发光的地球仪,桌布是一张世界地图,书籍都与地理信息有关,还有发烧友从各处搜罗来的古地图、绝版地图。而从去年7月开始,该书店的醒目位置摆上了一份份特殊的地图:这些图上没有常见地图标注的密密麻麻的公路铁路、山川河流,而是代之以趣味照片、手绘作品等,并且每周变换一个主题,包括美食、旅游、求学等。这是重庆地理中心推出的“每周一图”服务,已经运行了一年多,共发布47期便民地图。
从被动出图到主动策划出图,“服务”二字已成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关键词,过去对地理信息资源重建设轻应用、重管理轻服务的局面正在改变,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惊喜。
每周更新一图,四季主题各异,便民地图真便民
一份《重庆主城钓鱼地图》,已经被有20年钓龄的重庆人王强反复翻看得卷了边。这张地图上不仅清楚地标注了68个垂钓点的具体位置,还分门别类地列出了所属区县、类型、主要鱼种,以及钓友总结的相应谚语等。
“重庆哪些地方可以钓鱼,连资深钓友也未全面统计过,之前我们几乎都是通过朋友间口口相传寻找垂钓地。现在有了钓鱼地图,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一批独具特色的垂钓地。”王强很兴奋。
与王强一起感受到便利的,还有重庆的赶场人、登山和自驾爱好者、茶客等等,因为他们每周都能看到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为公众量身定做的便民专题地图。
“特产地图、温泉地图、避暑地图、赶场地图,这些特别受欢迎,我们加印多次都被一抢而空。”重庆“每周一图”的主要负责人张海鹏介绍说,通过微博、微信、网站和手机APP等新媒体方式,用户都能够免费下载和浏览这些高清的特色地图。
每周更新一图,这样的频率不免让人担心:制图创意从哪儿来?张海鹏告诉记者,起初将制图主题分为时空两条线:时间上按二十四节气策划,选择与节气、时令相关的主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制图,如春天制作赏花、踏春地图,夏天制作避暑、漂流地图,秋天制作采摘地图,冬天制作滑雪地图,等等。空间上,按照重庆市域、重要片区和单个区县等不同空间尺度进行策划,从覆盖全市域的选题为主,逐渐细化到较小区域。
即便地图选题仍有“存量”,张海鹏和同事们还在寻找“增量”。“我们现在也召集一些专业人员和地图爱好者们集思广益,但选题总有一天还是会枯竭。制图的源头活水还在用户那儿。”张海鹏说,未来通过微博、微信、网站和手机APP等新媒体增加互动,搜集市民百姓的需求,每周一图才能“可持续发展”。
在公益性地理信息领域为大众提供服务,首先需要的是服务理念的更新,主动了解用户需求。在这一理念引领下,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这是向大众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天地图‘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丰富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就是扩大应用,从群众需求出发,完善服务功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