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当今社交必备“王牌”微信竟然“撂挑子”了,无法正常发送和接受消息,朋友圈也无法正常刷新……这次微信故障对不少依赖“信生活”的人来说,好比起床后突然发现自己口不能言、耳不能听,不少人因此倍感焦虑,感觉和小伙伴们“失散”了,与组织“失联”了,在社会“失语”了。
这种社交焦虑源于“微信依赖症”。不可否认,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的出现和推广,给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便捷:聊天用微信,看新闻用微信,布置工作也用微信。以前需要打电话、现场开会甚至坐飞机远程出差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即可,“足不出户”也可“知天下事,做天下事”。
然而,人们在安于享受这种便捷的同时,不自觉地患上了“微信依赖症”:闲来无事“摇一摇”,掌握动态常刷新;微信不上五秒钟,心烦意乱目光空。更有甚者,在家中和近在咫尺的父母妻儿交流时,宁可上上微信,也不愿动动嘴皮。
只有当微信“撂挑子”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它早已不只是一款免费即时通讯手机软件,而已经像“耳目喉舌”一样成为我们感知世界、沟通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进一步讲,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微信也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甚至和电力、自来水、公路桥梁一样重要。
“能力越大,肩负的责任越大”。对于这次微信故障的反思不能止步于“微信依赖症”或是社交焦虑。应该认识到,技术进步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的同时,也让我们变得极其脆弱。在技术进步面前,不仅每位公民要学会“趋利避害”,而且有关部门也要积极行动起来,肩负起一定的维护、服务和监管责任,让社会因高新技术而更美好。记者潘林青 叶婧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