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与会专家建议加速亚洲经济一体化
各方期待亚洲协作抑制逆全球化
在逆全球化的阴霾中,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23日召开。为期四天的博鳌年会将本届主题定为“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
尽管存在挑战和风险,但是博鳌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兴经济体经济向好势头未变,竞争力维持稳定。与会专家建议加速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抑制逆全球化风潮做出贡献。
焦点 各方担忧逆全球化影响
近几年来,针对全球化的质疑和反对之声有增无减,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全球化遭受挫折。“亚洲和新兴经济体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受益者之一,并已崛起为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主要对话平台之一,有必要通过每年一次的论坛年会,为全球化明是非、正视听,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鼓与呼。”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
据介绍,根据这一主题,2017年年会拟分为全球化、增长、改革、新经济四大板块。其中,“更加包容的全球化”是年会的基调。年会拟在25日开幕式当天下午增设全体大会,邀请重量级国际组织负责人、企业家、学者,就全球化的未来展开专题讨论。
事实上,逆全球化的风险以及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7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5年东亚成员贸易急剧下降,由2014年2.5%的年增长率跌入负增长区间,这是金融危机之后亚洲贸易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进口贸易的下跌,2015年,亚洲的进口下降8.5%,超过出口7.1%的负增长。
通过对相互贸易依存度指标体系、生产依存度指标体系等指标分析,该报告还得出结论,在贸易放缓的形势下,亚洲在贸易、生产和金融方面的一体化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能原因是亚洲经济一体化受到了外部侵扰(比如TPP谈判等),阻碍了亚洲经济体间的联系。”报告指出。
哈萨克斯坦欧亚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索伯特卡表示,“近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上升,这将冲击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尽管有些国家认为双边贸易是发展方向,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如果越来越多的世贸组织成员采用双边机制,这将衍生出监管和贸易规则的复杂性,全球贸易成本将被推高。全球整体贸易格局也将难以把握。贸易格局的不确定性将同时伤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难以稳定。
希望 总体经济向好势头未变
尽管存在挑战和风险,但新兴经济体经济向好势头明显,竞争力仍维持稳定,有望为全球化动力提供支撑。
报告指出,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缓慢回升以及经济政策调整与改革的成效逐步释放,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势头得到抑制,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2016年包含11个主要新兴经济体(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的E11整体经济增长率为4.4%。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1%,欧盟和七国集团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9%和1.4%,远低于E11的经济增长率。
报告称,2016年E1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份额持续增加。这表明,当前新兴经济体仍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世界政治经济出现较大起伏变化,但亚洲主要经济体的竞争力并未受到较大影响。与2015年度相比,亚洲主要经济体2016年度综合竞争力排名仍维持相对稳定位置,多数经济体综合竞争力排名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其中,中印两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印度和中国有望成为亚太及全球经济可持续成长的领导者。中国仍维持较强的竞争力水平, 连续第四年在综合排名中位列第9位。
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中国经济龙头作用的带动下,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区域,也是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区域。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全球和区域贸易的兴衰密切关联。最近几年全球贸易和区域内贸易增长的颓势难免对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区域内贸易依存度也有所下降。
“现在,面对来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逆全球化挑战和保护主义威胁,亚洲国家应加大力度推动自身主导的一体化进程,这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至关重要。”梁国勇说。
建议 加速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面对渐渐兴起的逆全球化潮流,参加博鳌论坛的专家表示,亚洲的未来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要走出当前的低谷,亚洲成员需要进一步提升共同体的意识,摈弃以邻为壑的思维。
梁国勇表示,退出TPP意味着美国在亚太一体化进程中选择“疏离”,在这样的情况下亚洲国家更要“抱团”。他认为,总体上看,TPP的挫折对亚洲自身的经济一体化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他看来,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不断扩大的政经影响,中国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走向深入。此外,亚洲经济一体化应实现从区域外国家引导到区域内国家自主的转变,其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推进是关键。区域内主要国家应秉承“超越政治分歧,突出经济合作”的原则,尽快凝聚共识,争取在RCEP和中日韩自贸协定等重要领域取得突破。从亚太范围看,特朗普上台难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产生负面影响。但自由贸易的历史潮流不会逆转。应在APEC框架内继续推动FTAAP(亚太自由贸易区),最终实现亚太自贸体系从碎片化到一体化的转变。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指出,全球化对于各个国家客观上存在正面、负面双重影响,如何对全球化下本国受损产业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消除不利影响很关键。“当今,印度、越南这些发展比较快的国家,都是融入全球化呼声很高的国家,他们都有比较好的补偿机制,但是这种补偿机制并不是随意建立的,而是在整体经济环境较好、经济转型比较顺畅情况进行的。有一定的社会保障网,才能较好地解决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发达经济体过去在这方面(补偿)做了不少工作,美国一二十年前就建立了贸易救援机制,但操作起来不太容易,效果不佳。实际上减轻全球化发展中衍生的负面影响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大家一起去做。”他说。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柯尔德表示,期待中美两国加强合作,为全球经济体系发挥稳定器作用。在商业合作方面,他呼吁摒弃保护主义,更多地开放市场,以互联网为架构进一步深化两国经济往来。他认为,在中美两个大国的双赢过程中,“逆全球化”风潮能自然减缓。
他还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洲经济体和欧洲形成了良好互动,为全球化和产业链协作做出良好示范。
原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论坛发言时指出,较之欧美较高的金融杠杆率,当前亚洲实体经济较为稳健,通过协作发展对全球化有提供动能的基础。“但在亚洲协同发展过程中要防范金融过度杠杆,防止重蹈次贷危机的覆辙。”他提醒说。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