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预测日本经济2017年增速放缓
未达预期,“安倍经济学”面临拐点(国际视点)
本报驻日本记者 田 泓
核心阅读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预测,日本经济2017年将增长0.9%,相比2016年的1.0%有所减速。消费税率推迟上调及经济刺激措施的效果值得期待,但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将拖累经济增长。2016年日本经济原地踏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8月公布的日本经济年度审查报告称,经济增长、整顿财政、物价上涨的目标都没有如期实现,推迟消费税增税等政策不明朗情况加剧。报告认为,日本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安倍经济学”正面临拐点,迫切需要改良。
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效应递减
自2013年开始实施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效应,从去年开始逐渐触顶。
受全球经济减速及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日元避险货币属性再次显现,去年大部分时间被动升值,将“安倍经济学”最大成果消耗大半。
日本央行在去年年初推出负利率政策,将宽松手段由数量转向利率。去年9月再出新政,通过无限量购买国债,将长期利率目标控制在0%左右。但由于对未来通胀信心不足,除住宅贷款等个别领域贷款有所增加,企业设备投资和个人消费仍趋于谨慎,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
日本央行迅速膨胀的资产购买计划,破坏了市场的定价功能。截至2016年9月的统计,日本央行持有的国债余额已突破400万亿日元,占发行余额约38%;持有的ETF股票基金突破市场总量的55%,成为日经225指数2/3企业的前十大股东,是日本国债和股票最大持有人。
货币政策效应递减的另一个例证是,日本央行于去年11月第五次推迟2%通胀目标实现时间至2018年。2016年3月以来,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核心CPI同比增长均由正转负,且通缩程度加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7年日本通胀预期值为0.49%,通缩压力边际改善依然有限。
财政刺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货币政策效果渐失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加大了财政刺激力度。去年8月,推出总额2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修建磁悬浮中央新干线延伸段等大型基建项目。尽管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仍待观察,却给日本高筑的债台再添新砖。
由于日元升值挤压日本企业出口盈利,2016财年日本税收收入较最初预期缩水1.9万亿日元,基础财政收支5年来首次恶化,日本政府不得已时隔7年中途追加发行国债,填补财政缺口。
据日本财务省数据,截至2016年9月底,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国家债务余额达1062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国民人均负债约837万日元,再创新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表示,将坚持到2020年中央与地方基础财政收支实现盈余的目标。但根据内阁府的估算,即使以经济较快增长为前提,2020年也会出现5.5万亿日元的财政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认为,日本财政“负有巨额公债,没有可能持续”。日本政府提出的2020年度实现国家和地方基础财政收支盈余的目标“无望达成”。
结构改革——
传统禁区难以打破
比起巨额财政刺激,日本更需要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公益财团法人“日本生产性总部”近日公布的一项报告称,日本每小时的劳动生产率在35个国家中排名第二十位,在七国集团(G7)中排在最后。日本制造业生产率是美国的约70%,服务业则约为50%。
JP摩根经济调查部部长菅野雅明告诉本报记者,要提高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供给侧改革、放松管制是关键。
劳动生产率较低的服务业是日本劳动人口唯一增长的产业,恰恰是对外开放限制最严格的领域。比如在全世界迅速成长的优步打车等共享经济模式,在日本仍是禁区。
菅野雅明认为,日本的结构改革也出现了一些亮点。比如女性和高龄就业者比例这三年提高很快,特别是女性就业比例超过50%,高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对填补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劳动人口减少有所帮助。今后,日本劳动力市场的改革重点是打破“年功序列”和“雇佣终身”,让企业可以根据经营实际需要确定岗位和员工报酬。在社会保障上,要从优待老年人向扶持年轻人转变。
经济前景——
低通胀呈现慢性化
日本内阁府今年1月发表的《世界经济潮流》报告认为,发达国家的低利率、低通胀呈现慢性化趋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对恢复经济更有效。
据IMF预测,1995—2017年日本名义GDP累计增幅低至-4.30%,是G7成员国中唯一负增长的国家。“温水煮青蛙”式的“低利率、低通胀慢性化”其实正是日本过去20年经济的写照。
大和总研首席经济学家熊谷亮丸认为,2017年日本经济将缓慢复苏,但也面临新兴市场经济减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等下行风险。
日本好转的就业率有助于员工收入上升,并带动消费增长。但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日元贬值带来的生鲜食品涨价等输入型通胀,也可能抑制个人消费意愿。
菅野雅明认为,2017年美国经济形势变化对日本影响最大。根据JP摩根对过去15年的数据测算,美国GDP每增长1%,可带动日本GDP增长1.8%,高于欧盟和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这是因为虽然日本对外出口亚洲占50%以上,美国占20%,但对亚洲的出口中,有相当部分是为满足对美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一旦美国经济增长,就会带动从亚洲的进口,进而带动日本对美国和亚洲的出口。
另一方面,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后,美元和日元之间的利差有助于日本投资者从海外市场获利,带动日本国内消费。
(本报东京1月18日电)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