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今年四季度,央行在公开市场巨额回笼流动性以及Shibor隔夜利率“抑制不住”的上涨令各界担忧流动性是不是会收紧。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目前既要楼市降温和防范相关金融风险,又要稳定房地产建设和投资以支持经济增长,这让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有所提升。然而,从今年以来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节奏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满满的工具来看,这种担心似乎又没有必要。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1852亿元。按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48.52万亿元计算,央行前三季度净投放的现金相当于降准0.5个百分点所释放流动性规模的四分之一。
今年以来,“MLF+逆回购”的模式成为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重要手段。10月18日,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人民银行对20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4620亿元,其中6个月2345亿元、1年期2275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85%、3.0%。这是央行年内第13次开展MLF操作。月度操作具体为,1月份、2月份、5月份、6月份、8月份和9月份各1次,7月份和10月份各2次,4月份3次。9月末MLF余额为19063亿元。
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今年以来常备借贷便利(SLF)有序开展。由于SLF利率主要是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因此其开展规模较小。截至9月末,SLF余额为4亿元。
此外,为了改善特定领域的流动性需要,央行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SPL),主要用于支持三家银行发放棚改贷款、重大水利工程贷款、人民币“走出去”项目贷款等。9月份,央行对三家银行净增加抵押补充贷款共445亿元,9月末SPL余额为19245亿元。
为了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以及消除流动性的时点性波动,央行今年将逆回购运用得风生水起。仅以中秋节和国庆节前的流动性调控为例:央行于8月24日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于9月13日“破例”在年中重启28天期逆回购,再加上7天期逆回购,央行在公开市场的主流逆回购悉数上阵。在此期间,央行根据金融机构的需要,随时调整这三个期限逆回购的搭配组合。
28天期逆回购重启被市场人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他们认为,央行启用28天期逆回购出来维护资金面稳定、平稳度过双节之外,也体现了其“锁短放长”抑制债市杠杆的意图。
从今年3月1日起,央行还曾普降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前,SLF、MLF等工具的利率也做过相应调整。
通过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流动性总体来说是适度的,保证了金融机构的需要、促进了经济企稳、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适宜的货币环境。以此为鉴,第四季度的流动性显然是不会“掉链子”的。
对于今年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各界普遍预期GDP增速有可能会超越前两个季度的6.7%。但随着9月份以来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升级加码,其对四季度经济运行的影响会有多大,可能要到年底才会初露端倪。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稳健的货币政策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实现这个目标,央行可采取的措施除了继续用好前述工具以及各种定向货币政策工具外,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空间也是现实存在的。就像前三个季度一样,未来央行将灵活提供长、中、短期流动性,保持适度流动性,至于使用什么样的工具组合,则取决于央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