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美联储以连续降息挽回美国人对经济的信心,随后推出大规模QE进一步刺激经济。当欧洲人对经济失去信心的时候,已是负利率的欧洲央行同样祭出QE,伴随美国经济逐步复苏,去年美联储退出QE正式加息,欧美货币政策分道扬镳。如今最新公布的欧元区失业率表现亮眼,经济复苏曙光初现,大规模QE是否收缩成为新的疑问。
失业率亮眼
欧元区经济利好消息不断。欧盟统计局2日宣布,欧元区去年12月的失业率下降至10.4%,创下四年来的最低水平。事实上,12月失业率延续了11月良好的状态。欧元区11月的失业率是10.5%,是201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10.4%则是2011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个数字也略好于预期。
失业率是欧洲复苏的一面镜子。欧洲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增速分别从2015年一季度的1.3%和1.7%,上升至三季度的1.6%和1.9%,实现持续温和增长。
“尽管面临诸多外部经济压力,欧元区和欧盟成员国在2016年将继续保持温和增长。”欧盟委员会2015年底发表的经济展望报告这样预测。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欧洲经济在2015年延续了三年来的缓慢复苏势头。主要得益于低油价、弱势欧元以及欧洲央行采取的积极货币政策等因素。
在另一重要经济指标通胀率方面,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欧元区去年10月核心通胀率同比增长1.1%,好于预期的1%,创下2013年8月以来新高。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中心主任丁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项经济指标确实显示出了欧洲经济在复苏,包括法国、希腊等一些国家均出现难得的复苏态势。”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欧洲央行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在产生效果,欧盟战略投资计划开始落实,金融部门也逐步恢复稳定,以家庭消费为主的内需动力增强,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欧洲经济在复苏轨道上缓慢上行。
领头羊德国
德国俨然成了欧洲经济复苏的最大希望。作为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就业表现最好。去年12月失业率降至6.2%,刷新了11月的纪录,由此降到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西班牙失业率最高,达20.8%。
若按季节校正数据计算,德国去年12月的失业者减少了2万,比此前FactSet分析师减少6500名的预测还要利好。如此利好表现同德国大力打击非法用工现象有关。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由于经济形势向好,德国打黑工的趋势得到了遏制。2016年,预计灰色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将下降0.4%,到达10.8%。
在丁纯看来德国就业市场的改善得益于德国经济好以及此前施罗德劳动力市场改革,2003年,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在这一年推出了一项以修正德国社会发展模式为核心的改革计划——“2010议程”。
此后,德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转机。根据“2010议程”,德国进行了诸多壮士断腕式的改革,比如向原先的社会福利体系动刀,削减福利开支、放松劳工法限制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等进行一揽子“瘦身增效”改革。
2005年施罗德连任失败,其对手默克尔上台。所幸的是,默克尔并没有终止改革,在默克尔的第一个任期内,诸多改革已经产生红利,企业迸发更多活力,德国作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
凭借长期以来形成的制造业优势,出口贸易维持强劲增长态势,机械制造业和汽车业是德国的两大支柱产业,德国的出口商品也以这两大行业为主。2014年德国的外贸出口总额达11336亿欧元,较2013年增长3.7%,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低通胀风险
德国经济一枝独秀难掩欧洲经济的问题。一年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欧元区至少1.08万亿欧元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为刺激该地区糟糕的经济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一向坚守原则的欧洲央行之所以打破惯例,最直接的考虑是摆脱欧元区目前通胀过低的糟糕处境。近一年多来,欧元区通胀一直未达到欧洲央行“低于但接近2%”的目标,2014年12月更是降至-0.2%,成为五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值。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Jan Smets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会议上表示,欧洲央行 3月会议的决定将取决于经济数据;论及欧元区通胀,Smets称:“我们不是在讨论通缩,而是一段较长时期的低通胀。”
“面临通缩风险正是欧元区经济不景气的集中反映。”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分析称。“欧洲央行此时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正是意在通过向资本市场注入资金,促进投资,进而刺激欧元区经济增长,改变经济不景气的现状。”崔洪建说。
“如今欧洲更大的问题是通缩和企业缺乏信心对经济前景看淡,因此现在谈及欧洲央行缩减量化宽松还为时尚早。此外,大宗商品走势和国际市场并不稳定,欧洲央行的决策必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丁纯分析指出。
前德国央行行长阿克塞尔·韦伯也提出警告称,如果欧洲各国不实施结构性改革以提升更长期的增长率,欧元的未来并不乐观。“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合作机制问题也仍然存在,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各成员国财政政策相对独立,这也将使欧元区经济存在潜在危机,难以健康发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说。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