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最近在振兴经济的综合政策中提出了一个设想,拟在东京、大阪等中心城市建立“国家战略特区”,实施特殊政策。目前,政府主持的“特区咨询会议”正在将这一政策具体细化,估计很快将得到内阁的同意并付诸实施。
早在10年前,当时的小泉内阁为了振兴经济、刺激内需,就提出引进“特区”的概念,而后又公布了“结构改革特区法案”。日本建立“特区”的初衷是因战后一直推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各种官方限制多如牛毛,不利于民间企业开展竞争。但是,取消限制又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力抵制。因此,日本政府只能选择在部分区域试验性地实施缓和限制的政策,以达到鼓励竞争的目的。
然而,日本式“特区”一开始就有先天不足的特性。“特区”并非由中央政府决定,也没有划出一片区域推行特殊政策,而是由地方政府向中央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对某些事业实施优惠措施,而政府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小心翼翼,不愿触犯既得利益集团,因此,允许实施的“特区”政策被大打折扣。日本最初设想在全国建立100个“特区”,但由于各种力量的阻挠,“特区”数量大减,特殊政策不到位。结果,10年来日本的“特区”完全没有发挥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火车头”和“发动机”的作用,变成徒有虚名的口号。
安倍内阁此次提出的“国家战略特区”虽然冠名响亮,而且据说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掌管,但其思路似乎延续了小泉内阁的政策特点,表面文章多,实际作用有限。据日本媒体披露,已经考虑在案的“国家战略特区”政策大体是:扩大房地产的居住面积,允许外国医师行医,开放网上售药,放宽民间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限制等等。日本政府人士称,“国家战略特区”目的是为了吸引外国投资,使东京、大阪成为世界上最宜投资的场所。按照这一思路,东京、大阪等地的中央商业区开始向政府宣传自己的特色,如有日式温泉公寓,延长餐馆营业时间,各种娱乐设施齐全,希望政府将本地划为“特区”。
就在日本政府的“国家战略特区”设想出笼之际,便遭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吸引外资的关键是日本要有很多的商业机会,以及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据世界银行对170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调查,日本在“电力供给”一项排名中居第27位,在“便利性”一项排名中居第114位,在“税收政策”一项排名中居127位。而且在非关税壁垒、排外性措施以及不利于外国资本准入等方面都名列前茅。日本媒体讽刺说,日本政府的“特区”政策过于“小家子气”,靠“温泉公寓”和“娱乐设施”是拉不到外资的。日本经济专家呼吁,日本政府应该虚心研究各国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在税收、劳务、技术、土地、审批手续等各方面制定出诱人的政策,才能真正发挥“国家战略特区”的作用。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