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16时,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刘可清、周联清、黄少萍、吴洪芹准时来到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驻地三楼会议室。他们刚一落座,中央、境外和省级十多家媒体记者纷纷举手提问。一问一答中,闽台交流合作的成效、问题、对策一一呈现。
两岸民众越走越近
1980年3月,大陆第一家注册登记的台资农业企业——诏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诏安县挂牌成立。
那一年,吴洪芹正在四川老家求学。30年后,吴洪芹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漳州市长。
“2010年,胡锦涛同志视察的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大陆第一批台湾农民创业园。”吴洪芹说,现在在漳浦,台湾农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文化一样,语言一样,已分不清谁是台湾农民,谁是漳浦农民了。每年,2000多名台湾农民带着资金、品种、技术和管理跨越海峡,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考察、对接。
吴洪芹谈两岸农民,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说金井的新娘和台湾的姑爷。
去年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81户163名澎湖、金门等地的晋江金井围头籍姻亲组团返亲。两岸结亲,越走越亲,昔日的“海峡炮战第一村”,通过跨海联姻,成了名副其实的“两岸通婚第一村”。
不仅是漳浦、金井,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海峡两岸,随着交流合作领域的拓展,民众间的距离正在不断拉近。
让更多台胞参与海西建设
就在全国两会期间,厦门市出台了《台湾特聘专家制度暂行办法》,媒体记者同样关注。
“深化全方位、多领域的大交流格局,迫切需要制定政策吸引台湾的人才。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要累计选聘300名台湾专家。”当天下午,就办法实施细则,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市长刘可清从多方面作了解读。
“他们可以到行政机关,也可到企事业单位,对成绩显著的专家,我们给400万元的奖励。”刘可清说,为了让台湾专家减少后顾之忧,厦门好的中小学都有台生班。
厦门在引进台湾人才上先行一步,泉州则在文化交流上做好文章。
黄少萍透露,今年第五届海峡论坛期间,泉州将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通过国际南音大会唱、国际南少林武术节、闽南文化研讨会、两岸海上泼水节等传统民俗活动,吸引更多的台湾基层人士来闽寻亲谒祖、考察联谊、增进情感。
而经过3年发展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初步形成了开放开发和两岸对接的基本条件,迫切需要在两岸人员往来、贸易、投资、金融、就业、生活等领域先行先试,进行综合实验。
全国人大代表、省经贸委主任周联清介绍,全国两会前,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共分七大行业350条类别。“目录赋予平潭开放开发特殊支持性政策,将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欢迎更多台商到平潭投资创业。”周联清说。
“平潭开放开发,要让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建设,提高台湾民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全国政协委员杜源生已离开平潭的工作岗位,这次他仍然带来了《关于请求授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特别立法权》的提案。他建议,允许平潭实施更加包容、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特殊法制,在如何“共同管理”上实现突破。
为台湾同胞做实事办好事
“在省台办的这几年,不少台商碰到问题找我,需要帮助也来找我。我清楚他们创业的酸甜苦辣。”全国政协委员、省台办副主任陈玲说,目前台湾农民创业园大多地处偏僻山区,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融资难等问题。建议中央财政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专项资金,并对园内台企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另外,福建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用地基本饱和,建议赋予台商投资区建设用地实行“一次下达、封闭运作、定期考核”政策。
中央领导下组讨论的第一天,陈玲就为台商“抢发言”,把大家的心声向高层传递。结合小组发言、讨论情况,她把两个建议整理成提案,向大会提交。
“我能为台商做些什么?”这一问题,不只是陈玲一个人在思考,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对此都给予高度关注。
“产业技术升级是台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选途径,要积极鼓励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做服务业,加快推进区域布局调整。”
“建议国家赋予福建为拟入境的台湾本岛居民办理五年期有效台胞证及三个月一次入出境有效签证政策,让台湾民众更加便捷、更加实惠地往来大陆。”
……
积极发挥优势,密切两岸人员往来,向中央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政策,为台湾同胞多做实事、多办好事,深化闽台交流合作的新能量正在加速汇聚。(本报记者 严顺龙)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