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除挑工费、中转费,瓜农已所剩无几
新闻最前线 深·锐 观察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强
文/图 实习生 谢煜楠 通讯员 唐贵康
清远英德市,是广东省最大的黑皮冬瓜的主产区。今年当地冬瓜喜获丰收,但瓜农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冬瓜收购价普遍在一毛多,还不到去年的一半。据了解,一斤冬瓜要4毛钱才能回本,而一毛多的收购价意味着亏本。
“丰产不丰收”、“菜贱伤农”。前年,清远英德市才经历过冬瓜滞销时期,瓜农损失惨重,没想到今年又再一次面临滞销。为此,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农业经济学硕士导师闫玉科提醒,农民应提高掌握市场的能力。
A
时不等人 亏钱卖瓜
“一斤冬瓜还不到一毛五,一个二三十斤的大冬瓜,还抵不过早餐一碗汤粉钱。” 英德市横石塘镇共耕村瓜农潘屺仁看着自家地里又大又长的黑皮冬瓜,一脸无奈地说,今年该村的冬瓜都获得丰收,每个有30斤左右,约1米长,“但今年丰产不丰收”。
他告诉记者,他今年共种了6亩冬瓜,亏了2万多元。“种得越多亏得越多。”潘屺仁仔细算了一笔账,冬瓜收购价只有1毛多,但每斤冬瓜光请挑工需6分钱,还得负责挑工一顿午饭,另外从田边地头用拖拉机或三轮车运到大马路,中转费需1分钱。
同样在共耕村租地种冬瓜的瓜农江国房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在6月末以每斤0.17元卖了一车瓜,然后十多天都没卖出一斤瓜。而去年7月上旬时,地里的冬瓜都卖得差不多了,主要是售往北方市场,今年也有外地老板来看了几次,但都根本不愿意开价。
江国房种了9.8亩冬瓜,产量有十多万斤。 “这么多冬瓜,靠自己散卖一年都卖不完。一斤冬瓜要4毛钱才能回本,但没办法只能贱卖。”江国房告诉记者,黑皮冬瓜通常一年种两造,上半年收成后最迟卖到“大暑”前后,而且冬瓜水分含量高不易存放,要是卖不完不仅会烂,还势必会影响下一造作物的耕种。
进入7月中旬,到英德采购冬瓜的外地客商有所增加,但价钱并没有明显提升。只是,时不等人,瓜农们为了能够腾出耕地种植下半年作物,纷纷“亏本卖瓜”。英德市石灰铺保安村村民何昌简今年家里种了15亩地的冬瓜,就趁着这几天冬瓜销路变好,即便明知是每斤要亏本2分钱,他仍把地里的冬瓜全卖了。
B
盲目扩种 消极销售
这并不是英德冬瓜首次滞销,在2014年夏天已发生了一次滞销,当时全市滞销的冬瓜数量一度超过12.6万吨。林先生是英德市一名主要从事冬瓜代办中介业务的人员,他清楚地记得,2014年不仅瓜价低,还没有买家愿意上门,瓜农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冬瓜烂在地里。
“今年滞销的主要原因是,在没有了解市场信息下,瓜农去年盲目扩种。” 英德市供销社新供销尚业商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去年是英德冬瓜销售历史最好的一年,于是很多瓜农扩大了种植规模。据了解,英德今年冬瓜种植面积达21689亩,比去年多了3854亩,增幅超过两成。
而据了解,当地瓜农都是坐等采购商来收购冬瓜,并未积极开拓市场、联系销售点。记者采访来自广州、江苏等外地采购商则指出,今年各地冬瓜获得丰收,市场“供大于求”,收购价自然就低。
不过,今年情况则比前年稍好一点,基本都卖出去了。中介商林先生告诉记者,目前英德市冬瓜基本销售一空,主要销往江苏、浙江、上海、湖北等中部省市。“虽然冬瓜都卖得出去,但一斤平均价钱仅在2毛钱左右,对于瓜农来说仍是亏损”。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农业经济学专业硕士闫玉科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中部和北部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水灾,瓜果蔬菜需求旺盛,较大程度增大了对南方农产品的需求,英德冬瓜销售亦因此搭上“快车”,促使英德冬瓜滞销危机得以缓解。
三年两次经历了冬瓜销售危机后,英德市石灰铺保安村村民何昌简和当地的瓜农十分失望。目前,他打算下半年减少冬瓜种植,当地一些瓜农甚至把地里长到一尺高的冬瓜苗拔掉,改种了其它作物。“亏不起。”何昌简说。
记者了解到,当地农民普遍不具备把握市场信息动态能力,时常跟风种植。潘屺仁从2014年开始种黑皮冬瓜,今年是第三年,种植规模翻了一番。“去年种了4亩,由于价格不错,每斤8毛出售,我共赚了三四万元,于是又增加种植了2亩,没想到今年跌成这样。”
专家支招
加大农户培训 教会自主经营
针对英德市前年、今年因产量过大而造成的两次不同程度滞销危机,闫玉科建议,当地冬瓜、甘蔗等经济作物要尽快实施种植独特品种、树立品牌和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措施。
“组建合作社,从而引进特殊品种、种植反季节作物,是规避滞销风险的良好途径。单个农民力度有限,需要政府组织农民共同参与。”闫玉科说,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除了扶持农业新品种,还要加大本地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建立系列品牌。“这样做不但冬瓜、甘蔗和玉米等农产品的产量可以上去,还可以卖个好价钱”。
闫玉科表示,农民把握市场行情知识的能力有限,政府要加大对农户的培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考察、学习和种植等分工协作的能力,从根本上教会农民怎么去自主经营。“现代的农民是农业的商人,首先是商人,然后才是从事农业生产,这样才能发家致富。”闫玉科如是说。
他山之石
利用互联网 黄皮销全国
除了冬瓜,英德也盛产黄皮。而眼下,也正是黄皮大规模上市的时候了。英德英红镇果康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宋勇辉,试水通过淘宝把黄皮卖到全国,不仅解决了自家黄皮的销路,还帮助了合作社乡亲们卖黄皮。
记者日前在英红镇农村淘宝田江村服务站看到,七八个农户正在熟练地分拣黄皮,然后称量、打包。宋勇辉介绍,自黄皮上市以来,每天的订单都很多。“我们在网上是按份售卖的,一份五斤,每份售价98元”。
三年前,英德英红镇农民宋勇辉,试水通过淘宝把自家黄皮卖到全国。宋勇辉说:“我们早上采摘,下午打包,第二天就能到客户手上,这个透气的包装,它就不会坏,而且客人收到很满意,都说比批发市场还新鲜。”
“几年过来经验比较丰富,订单量也多了。” 宋勇辉介绍,他在淘宝上卖黄皮已经是第三年了,随着销量越来越高,自己种的三十余亩黄皮已经供不应求了,现在还帮助周边的果农在网上卖黄皮。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