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新华社报道,香港限制出境者携带超过两罐奶粉的“限奶令”,至5月1日实施整两个月。这一措施在迅速保障香港市场供应并克服所谓“奶粉荒”的同时,导致香港奶粉商和零售业的奶粉销量明显下降,较“限奶令”实施前下跌20%。
作为个人,笔者支持对上规模的海外代购奶粉加强监管并纳入课征关税的范畴,不赞成内地某些消费者对洋奶粉品牌的盲目追捧,毕竟洋奶粉品牌发生的负面事件并不少。但香港的限购奶粉之举,应当引起相关方面的反思。
作为一个自由港,贸易是香港的生命线;作为中国内地的门户,为中国内地经贸服务是香港的商业价值之所在;正值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人数和境外消费金额连年暴涨之际,世界各国、各地区千方百计招徕犹嫌不足,对香港近水楼台的地利艳羡不已,香港竟然采取这种拒绝上门客户、甚至将上门客户送进监狱的做法,本质上属于愚不可及的商业自杀。建立“购物天堂”的名号需要多年的辛苦实干。十年来,由于内地消费市场迅猛扩张和升级,由于某些香港店铺发生的欺诈事件,香港作为购物场所对内地居民的吸引力总体上本来就呈衰减之势,限购奶粉之类举措只能进一步给香港在内地居民心目中的商誉雪上加霜。
换个角度说,港府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确保本地居民的需求。之所以限购奶粉,官方的说法就是内地客人购买太多,香港市面奶粉短缺,限购奶粉可以确保香港本地孩子需求。然而,香港市场实际上并不缺乏奶粉供应,只不过运输增长虽快,却仍赶不上内地客购买增长的步伐;某些香港商家刻意囤货,采取饥饿营销手法,希望借此抬高售价,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并不存在的“缺货”的恐慌。要解决这个问题,香港完全可以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提高奶粉进口和运输的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奶粉限购事件本身,通过此事折射出来的这个商业都市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更值得相关方面引起重视。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