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11月14日电 据香港大公网报道,提起本港大专院校的非本地生,港人十居其九会想到内地生,认为他们来港争资源,甚至抢高房价云云。这是想当然还是事实呢?在本报与教联会合办的教育沙龙上,一项调查显示在港内地生人均居住面积低于70呎,却需每月承担三千至五千不等的房租,当中七成从中介而非学校服务机构处了解租房信息。
香港开始招收非本地生以来,租房仅是他们面临众多问题中最好解决的一个。沙龙讲者各自就在港非本地生尤其内地生遭遇种种困境、迷茫、质疑与挑战时,学校及社会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展开讨论。
内地生联席在今年9月4日至10月25日期间,在本港11所高校(八大资助院校及树仁、珠海、公大)调查内地生住房情况,收回388份问卷配合定量访谈。甯润东表示,调查显示近六成内地生每月租房金额在3000至5000港元,与政府公布的平均房屋月租一致。不过,内地生大多以三四人合租单位,人均居住面积约在70尺(不到7平方米)以下。
月租约3000至5000港元
“大部分同学对居住情况比较满意,但是每个月付出三千至五千港元租金,却只能住70尺以下,这个还是比较艰难的,空间上给人的感觉并不好。”甯润东指出,调查中有个特别现象,七成内地生从房屋中介处获得租房信息,仅一成由学校学生服务部门了解相关资讯。多数学生求助房产中介因为中介能提供最多相关资讯,且较专业。但他认为,学校学生服务中心在此环节所扮演的角色甚至不如学生自发资助的服务机构或社交网络,让人有些意外。
“对内地生来说,学校本来应起到作用,但(学生)却没有从这里得到帮助。”甯润东说。他不认为院校在学生租房事宜上无所作为,作为港大学子,他介绍在港大学生事务处网页上有丰富房源信息。“他们(院校)没有把这些信息有效传达给内地生群体,这个传播并不是个复杂过程。”他表示若各院校在咨询传达上有进一步努力,对内地生来说将是巨大帮助。
租房信息来自房屋中介
住房对非本地生来说是一个具体问题,他们通过房屋中介、社交网络等可比较顺利的解决。他们背井离乡来到香港,面临更大的是身份认同的困境,中文大学学生事务处处长梁汝照透露,有很多内地生到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
作为“过来人”,李晓迎于2007年来港读研究生,目前在香港某中学任教。来港近七年,他仍旧不觉得自己是“香港人”,“工作后我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 我是谁 ,可能每一名留在香港工作的内地生都不太能清楚回答这个问题。”
李晓迎说,工作后拿到香港身份证,过关可走自助通道,“好想觉得自己是香港人了。交税时也很优先,有退税,但(政府向十八岁以上的香港居民)发六千块就没有份了。其他待遇呢?就什么都没有了。”他打趣称,说不好自己是不是香港人,还好现在有个新名词叫“新香港人”,不知自己是否属于这类人。
李晓迎表示,自己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虽然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浏览本港新闻,但没有特别学广东话,说普通话参加各种活动,“我现在生活习惯在变,回家(家乡沈阳)以后发现城市也变,现在真的很难找到自己的身份。”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