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拉动百亿产业链
“一碗面”拉动百亿产业链
想吃一碗臊子面,净宁波却端来了一口“鼎”——脸盆大的“鼎”下火苗低燃舔烧,鼎中热汤香翻味涌。“这是我们招待贵客的‘钟鸣鼎食臊子面’”,满脸笑容的他自豪地向来宾介绍。
净宁波是陕西秦忆浓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身为岐山人的他在当地打造了一个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钟鸣鼎食臊子面”是这个园区的招牌餐饮。
净宁波将周之礼器“鼎”和源于周的“臊子面”相结合,开发出了“钟鸣鼎食臊子面”。他说要把岐山丰厚的周文化和“岐山臊子面”融汇起来,打造更上档次、更具规模、更具文化品味的臊子面产业。
这也是目前岐山县正全县力推之事——做大做强“一碗面”经济。
强龙头,定标准,塑造大品牌
岐山臊子面虽名震三秦,但长期停留在街头巷尾的“农家乐”阶段,如何将其发扬光大,并拉动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岐山县提出了打造以臊子面为龙头的“一碗面经济”,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推进臊子面“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
净宁波的陕西秦忆浓食品公司就是该县大力扶持的龙头企业之一,企业的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集臊子面民俗体验、观光旅游、形象展示于一体。该公司生产的即食型臊子面以非油炸、面条直、味道纯等享誉市场。
目前,公司5家直营店的日销售额达3万元,开发的15种即食型、料理型岐山臊子面新品种,经电商平台销往北京、广东、云南等省市,正让“岐山乡味”变成“中国味道”。
为了做大做强“一碗面”,岐山县制定了“一碗面”产业发展政策,设立了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出台了扶持优惠政策。在全力推进臊子面“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中,首先强调“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克服过去的散、乱、小,通过制定食材、加工、流程等的标准,引导臊子面向高品优质方向发展。岐山各个龙头企业率先响应并积极努力。在净宁波的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各种食材都有标准,且做面、调汤、制臊子、切底菜等各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并按照标准量进行抽真空包装。
净宁波说,按照“原产地食材基地+生产基地+中央厨房+品牌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电商”的产销模式,他们有望在全国开设1000家岐山臊子面加盟店。
除了臊子面,岐山另一个特色小吃“擀面皮”也风靡三秦,被岐山县纳入到“一碗面”经济中。
岐山县委副书记张会亚说:“龙头起来了,标准有了,我们就可以从臊子面、擀面皮所涉及的所有环节入手,把相关产业链都做起来。”
建基地、强科研,拉动产业链
一碗岐山面,涉及多少食材?
岐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子敬掰着指头说:小麦、猪肉、香醋、秦椒、胡萝卜、木耳、豆腐、蒜苗等。要做出好面,这些食材都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为此,岐山建立了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岐山优质小麦试验站,通过试验示范,带动全县发展20万亩特色优质小麦、10万亩蔬菜、5万亩油菜、5万亩辣椒、20万头生猪,初步形成了全程可追溯的“一碗面”优质原料供应基地。
益店镇是岐山重点打造的万亩富硒小麦基地,建设了优质小麦种植及精深加工基地、食醋酿造基地、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培育了“凤鸣仓”富硒小麦粉、“天诚食醋”等名优品牌,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全面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看着满仓库金灿灿的小麦,周塬沃土生态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巨礼让很高兴:“依托西农大的有机小麦技术,亩产增加了近20%,产值800万元。年底日产30吨小麦加工生产线投产后,产值可达1600万元。”
在岐山,“一碗面”经济产业链,不仅促进了上游的小麦、蔬菜、辣椒和生猪产业发展,还带动了下游面粉、辣椒面、食醋、锅盔、臊子肉等产业的联动发展。“一碗面”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户致富的有力支柱。
张会亚说,“一碗面”是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经济,通过打造直供原粮基地、万亩花椒产业带、生猪养殖聚集区、直供蔬菜基地、优质水果种植园等产业园区,已形成“‘一碗面’前品味周文化,‘一碗面’中品鉴一桌菜,‘一碗面’后品尝一盘果”的发展格局,带动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岐山县“一碗面”经济的市场总产值已达125亿元,其中一产的原料种养,年总产值32亿元;二产的食品加工和制造业,年总产值58亿元;三产的餐饮、旅游、物流、电商、线下销售等行业,年总产值35亿元。
岐山县委书记苏少敏介绍,“一碗面”经济前承种养业,中载加工业,后连餐饮业、文化旅游业。下一步将按照“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两轮驱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做大一产,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做强二产,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做靓三产,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一碗面”经济总产值超过200亿元。
何汪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博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