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发力,保民生兜底线
【落实“六保”任务 坚定发展信心】
民生连接着民心。菜价贵不贵?供应足不足?贫困群众的收入如何保障?油盐酱醋、衣食住行的民生“基本盘”是幸福之源、和谐之基。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密集出台、扎实落地,千方百计兜住民生底线。
“菜篮子”里的稳定
应季菜价降了,猪肉价格稳了……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涨幅下降。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保供稳价措施持续加力,猪肉供应有所增加,鲜活食品价格回落较多,带动消费价格涨幅相应回落。
“4月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指出。时隔5个月,CPI重回“3时代”,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带动CPI继续下降的主要因素。天气转暖,鲜菜供应量增加,价格下降8.0%,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生猪产能加快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7.6%,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鲜果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均下降2.2%。
尽管面临疫情严重冲击,全国范围内的生活必需品依然供应充足,与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生产和销售保持增长。进入5月以来,农产品和菜篮子价格指数持续走低,其中蔬菜和猪肉价格已连续多周下降,尽管水果价格小幅回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市场活跃,人气明显回升,消费加快复苏,展现出我国市场的强大韧性和活力。据商务部监测,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中有落。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食、食用油批发价格比节前一周分别下降0.2%和0.1%;猪肉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3%,比2月中旬高点下降15.6%;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下降2.8%。
收入账单里的实惠
提前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一季度,贫困人口相对较多的四川、贵州、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5.3%、4.8%和4.6%。
财政兜底,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对冲疫情影响;减税降费、支持创业、强化网上招聘、加大培训补贴;新冠肺炎先救治后收费、互联网医疗进医保、职工医保减半征收;对接城市“菜篮子”“米袋子”,线上靠电商、线下设专柜,全方位多举措帮助贫困户解决“卖难”问题……保民生,稳经济;措施准,落地实。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强化对困难群体救助措施,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针对居民收入减少,中央出台一系列救助扶持政策,为保障退休职工、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收入同比名义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分别增长10.5%、13.1%……
2020年3月至6月,每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发放。同时,阶段性扩大保障范围。2020年3月至6月,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已有的保障对象基础上,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也纳入保障范围,初步估算将新增惠及800多万人。
群众有工作、有收入;市场有活力、有繁荣。据商务部监测,今年5月1日—5日,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呈现加速回升态势。通过举办购物节、发放消费券、开展多种形式的让利促销,各地努力集聚市场人气。
保基本民生,抓住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日前表示,一季度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下降了3.9%,如果考虑到不同阶层的分布,部分群体受影响较大,保民生的压力并不轻。有关专家指出,“稳”“保”并行,凸显了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要在改革发展的轨道上持续彰显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担当。
【专家说】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疫情期间经济受到冲击,消费需求急剧回落,但基本民生保障相对稳定,保障了基本民生需求,来之不易。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稳定经济增长保障基本民生,居民有工作就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有消费,经济发展才有基础。目前各地相继出台了发放消费券等措施,相关补贴应主要发放给农民、贫困户等重点群体,用以保障基本民生。(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