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形势理性看)
高培勇
内容提要
做好复杂严峻形势下的经济工作,需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从事业全局和长期大势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总量性和需求侧的矛盾和问题终归处于次要位置;通过强化逆周期调节来稳定总需求,并未改变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战略意图,依然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我们要抓住工作重点,保持战略定力,强化政策协同,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出一条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契合的经济工作之路。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认清我国长期向好发展前景。深入把握这一做好复杂严峻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认清经济形势,抓住工作重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和把握复杂的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新老矛盾交织、两难多难问题增多,做好经济工作的难度远超以往。做好复杂严峻形势下的经济工作,前提当然是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就形势研判而言,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短期与长期、外部与内部、周期性与结构性问题相互交织,是我们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的集中概括。当诸多矛盾和问题混杂在一起并交互作用的时候,便有了对其加以辨识的必要。这些矛盾和问题有无主次之分?如果有,究竟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哪一方面是次要的?
就经济政策布局而论,面对来自两个方面而非一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一手强化逆周期调节,一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正确的抉择。逆周期调节属于需求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对需求管理的改变。这两种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无主次之分?如果有,究竟哪一种是主要线索,哪一种是次要线索?
倘若对上述问题认识不清、对中央精神理解不透,在实际经济工作中便极易出现如下两个方面的结果:
其一,抓不住当前经济工作面对的主要矛盾,或者找不准主要矛盾,甚至误将次要矛盾当作主要矛盾,从而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其二,抓不住宏观经济政策主线,或者找不准宏观经济政策主线,甚至误将非主线当作主线,从而难以全面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精准有效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
对做好经济工作面对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线索的把握,既直接关系到经济工作的重点,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工作的成效,可谓是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关键。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多是结构性的
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选择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往往不是单一的。在由多种或多个方面政策所构成的相互协调、互为依托的政策体系中,必有一种或一个方面的政策是主要线索,它的实施和运行决定或影响着其他政策的实施和运行。
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线索和次要线索也罢,均要从事业全局和长期大势中去把握和区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又是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方方面面主动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的进程中发生的。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事业全局和长期大势看,外部环境的变化犹如“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不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插曲,充其量是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这意味着,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固然不容小觑,但相对于结构性和供给侧的矛盾和问题,总量性和需求侧的矛盾和问题终归属于次要矛盾。前者是主流,后者系支流。换言之,前者才是我们本来想做、真正要聚焦的主攻方向,后者则属于不得不做、为攻克主要阵地而需要扫清的外围障碍。正如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从根本上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结构性的而非总量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供给侧而非需求侧。
追溯一下我国2018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运行轨迹也会看到,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背景下,强化逆周期调节提法的出现,直接诱因也在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在此之前,已经有诸如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持续扩大内需之类的表述,都是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由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持续扩大内需转为强化逆周期调节,固然反映了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政策调整压力,但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事业全局和长期大势看,以加强需求刺激来稳定总需求,并未改变将宏观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的战略意图,服务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仍是其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这意味着,相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逆周期调节仍系配套举措或政策。前者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线索的定位和性质没有变,后者作为宏观经济政策次要线索的定位和性质也没有变。从根本上说,当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多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中抓住主要线索,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实现政策协同,既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也是我们在长期的经济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的规律性认识。
党中央之所以一再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固然会对经济产生一些影响,但不会改变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因此,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突出主线、守住底线、把握好度;提出细化“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落实举措,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要求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面对来自短期与长期、外部与内部、周期性与结构性等不同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当然不能顾此失彼,但也不能主次不分。坚持以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为主攻方向,统筹好总量与结构、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加强政策协同,是当前经济工作的焦点和难点。
面对强化逆周期调节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种政策取向,既要保持目标兼容,也要有所侧重。为了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必须针对短期冲击出台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总需求的举措,但这种政策调整不宜过大。说到底,逆周期调节终归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来推进。决不能一遇经济下行压力就改弦易辙,以速度目标替代质量追求,从供给侧跳回需求侧,丢下结构问题而专注总量问题。因此,如何将稳定总需求举措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同结构调整巧妙对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无论是针对需求侧的总量调控,还是着眼于供给侧的结构调整,都需立足于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高质量发展并非标签,亦非口号,而是有着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内容。不能再以高速增长阶段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经济形势,更不能用高速增长阶段的习惯做法从事今天的经济工作。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都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做好复杂严峻形势下的经济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走出一条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契合的经济工作之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25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