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化妆间”悄然问世 是真需求还是伪概念?
有调查显示,国内近半数女性认为上班有必要化妆,近四成职场女性认为上班化妆显得更专业。跟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一样,共享化妆间是共享经济热潮下的产物。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清除了人们的需求痛点,引来很多年轻女性尝鲜。
1月24日上午,在北京西大望路的“合生汇”B1层,几个人正在一台共享化妆间前驻足观望。记者看到,这个化妆间占地2平方米左右,通体呈粉色,外形有点像这两年出现的迷你KTV。里面有一个大小适中的化妆台,上面摆满了粉底、睫毛膏、口红等各种化妆品,都被玻璃罩保护了起来。在附近上班的刘晓琪正在里面补妆,这是她第二次使用共享化妆间。
“以前经常需要在包里放各种化妆品,而且补妆都是去卫生间,很不方便。”刘晓琪说,共享化妆间里面的化妆品和化妆工具都很齐全,在小程序内购买某个套餐后,化妆品上的透明罩就会打开。“共享化妆间的出现对女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福音,以后还会继续使用”。
记者还注意到,这个共享化妆间里的化妆品几乎都是国际知名品牌。那么,共享化妆间的价格贵不贵?
刘晓琪说:“共享化妆间是按化妆时长收费,第一次可以免费使用15分钟,之后15分钟要付28元,25分钟付38元,35分钟付48元,45分钟付58元。28元就能用上高档化妆品,我觉得挺值。”
卫生问题和产品质量引担忧
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新问题,对共享化妆间来说也不例外。记者发现,人们对共享化妆间的担忧主要就是它的卫生问题和产品质量。
记者走访了北京多个商场的共享化妆间,发现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卫生问题。比如,有的共享化妆间内,用过的湿巾或者纸巾随意丢弃在桌子上,而地上就有垃圾桶;有的化妆品盖子没有盖上,瓶身摸起来有明显的黏腻感;有的卷发棒上缠绕着头发……
“化妆品大都直接接触皮肤,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陌生人共享我有点接受不了。”市民郑艳青说,她不会使用共享的化妆品,因为化妆品被多人用了之后肯定会附着不少细菌,十分不卫生,特别是口红。
有关专家表示,共用唇膏可能会感染疱疹病毒,使人口唇生疮,涂抹被污染的面霜、眼影则可能使人感染链球菌,导致结膜炎。
此外,共享化妆品是否为正品也引起不少消费者关注。“部分化妆品粘贴固定在台子上,所以无法看到批号以及使用期限,用起来不是很放心。”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张梓欣前不久在“欧美汇”购物中心首次体验了共享化妆间,但她并不愿意再次使用。
对此,某共享化妆间经营者表示,公司接下来会提高保洁的频率,加大监管,优化产品体验。而化妆品都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目前还在跟化妆品厂商沟通,希望能够得到授权。
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目前,共享化妆间主要投放在商场、写字楼内。据开发经营企业的负责人介绍,共享化妆间每天平均使用率在30次左右。
那么,共享化妆间这种商业模式能走多远?对此,业内有不同的声音。
美时每刻科技公司CEO韩淑琪介绍说,很多女性在长途旅行、商务会谈或社交活动前都希望有成套的化妆工具和独立的化妆空间,而我国女性公共化妆空间领域之前是一片空白,公共场合里的化妆空间会是一个刚需缺口。
“我们希望打通线上线下,把优质的国产美妆产品引入共享化妆间,架起一座电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供应链主要以‘免税店’自采为主,还有一部分由合作品牌方提供。”该负责人说,“一方面收取品牌入驻费和转电商广告的费用,另一方面公司在未来要做精准数据。”
北京商业经济协会副会长赖阳表示,女性在公共场所化妆确实有相应的客观需求,但是相应的设备、产品在安全、卫生等方面能不能符合消费者的使用要求还需要探索。此外,对于化妆品的品牌、色号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共享化妆品在这方面也具有局限性。
品牌营销专家姜晓峰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在他看来,共享化妆间的应用场景相对有限,可能更能满足有应急性需求的消费者。那些对妆容特别有追求的消费者,通常很重视化妆品的选择,一般会随身携带符合自己偏好的化妆品;而对于那些不太在乎妆容的消费者,共享化妆间也不会成为刚性需求。
对于共享化妆间的盈利模式,姜晓峰认为目前还不清晰。“如果是想收集消费者数据卖给化妆品公司或吸引广告入驻的话,则对流量有一定要求;而如果是想从产品中赚取价差的话,就对供应链提出很高要求。”
此外,共享化妆间的出现也对消费者的素质提出了考验。据了解,虽然一些化妆间内贴有“偷窃可耻”的标语,但仍有化妆品丢失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