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全国布局科创城 创新城市发展新动能
中新网1月16日电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的不断培育和壮大,科技创新在各地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科学创新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对城市未来产生了深刻影响。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新形势下,如何面向未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成为每个城市必须思考的问题。
|
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创新,促进地方发展形成内生动力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抓手。只有通过科技创新,研究如何升级地方主导产业的整体结构,才能提升地方主导产业的微笑曲线,从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随着消费互联网时代进入到产业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数字经济的潜力,就在于打通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传统产业要打通从生产制造到消费服务的价值链,实现从智慧零售到智能制造、从消费到产业的生态协同。通过产业的信息化、信息化的产业,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真正做到全要素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
传统驱动城市发展的要素是土地、资源、资本,而新形势下城市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才、文化、机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泛华提出打造科创城,就是通过科技创新载体小空间的打造,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的形成,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塑造城市发展新名片,带动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区域价值的提升,实现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践行城市创新发展的大战略。
正在全国布局的泛华科创城,有效叠加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与新旧动能转换三大战略,以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为引领,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聚焦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注入创意设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体育科技等创新产业集群,通过六大赋能平台,构建五圈赋能圈层,与地方主导产业生态应用场景相结合,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重塑地方产业生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内生增长,帮助政府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泛华科创城以平台经济为引领,建设区域智慧创新发展的大脑中枢,聚集知识、技术、信息、数据、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构建智慧科技创新产业生态,辐射整个区域创新发展,成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中,用新经济手段实现区域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载体。并将建设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新兴产业集聚与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创新交流门户、区域科创赋能中心、智慧未来生活展示区。
目前,泛华科创城重点布局泛华军民科创城、泛华体育科创城、美丽健康科创城、泛华数字公园四大类型,依托地方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集群,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智能化带动新型城镇化。
首先,打造六大赋能平台。通过智库平台、人才平台、总部平台、科创平台、数字平台、资本平台赋能地方的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微笑曲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假设一个地方城市的主导产业是纺织产业集群,产业的微笑曲线是科研、工业设计、制造、销售等。那么围绕纺织产业分析如何实现各个阶段赋能?譬如我们挑选纺织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匹配和纺织产业相关的知识产权需求,构建专利池,通过资本赋能、人才赋能、智库赋能,结合地方主导产业重构一个应用场景;通过科技、知识产权、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提升产业价值链。
其次,构建科创城“五圈赋能圈层”。依托地方主导产业的应用场景,泛华设立“科创城”空间载体,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智库创新、资本赋能、平台经济创造第一圈层的城市大脑。
结合第一圈层与第三圈层的地方主导产业应用场景,再注入泛华五大核心强IP资源“军民融合、人工智能、体育、健康”,就能重构第二圈层的产业生态——创客空间、企业总部、中试基地、双创空间、场景体验、高端服务、产业大学、智慧社区,打造成为地方新的总部经济。形成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以产业集群构建为核心,把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智能化,以科技创新重构产城融合。
通过第一、二圈层的平台经济、创意经济、互联网经济重构第四圈层的线上线下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打造“要素平台”聚集辐射全国市场。
如果地方主导型产业是外向型经济,就有可能走出国门,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构建第五圈层产业生态,实现地方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
最后,重构地方智慧科创产业生态。站在为政府服务的视角,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谋划,打造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来重构地方的产业生态,来策划、建设科创城空间载体。这个空间载体不是传统意义上房地产,而是注入内容,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载体。把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创客空间带动起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