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变化:民航现在一天周转量超1978全年
12月11日,民航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在座谈会上表示,2018年民航预计将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1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15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50万吨,现在民航一天完成的周转量比1978年一年的还多。
冯正霖首先表示,中国民航改革开放的历程,始终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民航发展建设历史性成就和根本性变化,总结民航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对于引导民航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民航强国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注入活力 我国民航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冯正霖指出,四十年来,改革开放为民航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使我国民航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历数了四十年来我国民航取得的六大成就。一是我国航空运输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运输航空实现了持续安全飞行99个月、6737万小时的安全纪录,保持了16年零7个月的空防安全零责任事故记录,航空运输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我国一跃成为世界航空运输大国。1978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仅230万人,运输总周转量2.99亿吨公里,列国际民航第37位。预计2018年,民航将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1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15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50万吨,现在民航一天完成的周转量比1978年一年的还多。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2005年我们相当于美国的17%,2017年约为美国的58.8%,今年预计突破60%,差距在不断缩小。民航基础设施和设备获得极大改善,截至目前,全行业运输机队规模达到3588架,一年引进的飞机可以装备一家中型航空公司;颁证运输机场数量为234个,比1978年增加156个,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今年已经达到37个,超过3000万人次的10个,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今年突破1亿人次几无悬念,将连续9年居全球第二,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11年保持世界前三;全球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2个。
三是我国民航市场体系得到充分孕育发展。在公共航空运输领域,目前全行业共有运输企业60家,其中国有资本控股45家,民间资本控股15家,形成了由中航、南航和东航三大国有控股航空集团、众多地方性航空公司、中外合资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竞争格局。
四是我国民航行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初见成效。随着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航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政企不分、军民合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离、政资分离。
五是我国在世界民航业的地位大幅提升。截至目前,我国与1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其中近90%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新订立的。现在每周有15684个定期客运航班和1894个定期货运航班往返于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一年开通的国际航线比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总和都多。中国民航在世界航空运输业的重要性不断提升,2017年中国民航对全球航空运输增长贡献率超过25%,居全球第一。2004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5届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当选第一类理事国。2015年,我国政府提名的候选人柳芳当选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今年3月成功实现连任。
六是我国民航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作用日益凸显。经过四十年改革发展,民航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由1978年的1.6%上升到目前的31%,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与航空运输密切相关的高科技、金融和旅游等行业从民航发展中获得充足的支持。目前,全国各地规划了近百个航空经济区,其中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2个,民航业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未来努力破除四大障碍 建设新时代民航强国
冯正霖指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内在联系,以更高水平改革和更深层次的开放,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不断开拓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新境界。
一是要努力破除制约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套基于市场的、高效的、有机的资源配置方式。
二是要努力破除制约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要继续推动国家空域体制改革以及地区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加快建设“强安全、强效率、强智慧、强协同”的现代化空管体系;加强新技术应用战略目标的统筹和系统化。
三是努力破除制约行业治理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修改《民航法》,持续完善法规体系,确保规章标准建设与时俱进。改进行业管理方法,主要以发展战略、行业规划、财经政策,实施宏观调控;主要以市场规则和事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四是破除制约行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从加强条件保障、激发创新活力和培育创新环境等多方面入手,破立结合。
(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