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都可以卖了 北京便利店的春天来了吗?
日前,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6个方面提出了19条创新举措,为便利店发展“开绿灯”。此举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北京便利店的春天来了”。
《措施》中,“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说明,受到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允许便利店卖药”广受关注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便利店便民功能升级扩容的期待。而随着北京便利店发展按下“快进键”,整个行业的竞争也会趋于激烈,供应链能力、营运团队的执行力、后台的信息化水平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
北京便利店发展进入 “ 快进 ” 模式
与上海、广州、深圳相比,北京的便利店发展“起跑”较晚,加上此前诸多限制因素,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有人将不利于北京便利店发展的条件总结为“三个半”:半条街、半年、半天。
具体而言,相对于南方城市,北京路面较宽较长,过马路往往要走地下通道、天桥,街对面的便利店就在眼前,走过去却要花不少时间;北方冬天冷,人们不愿出门,便利店冬天生意受影响,“生意只能做半年”;北京的居住、工作、商业分区明确,相距较远,各个分区便利店,生意好的时段也就半天。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表示,“三个半”因素对北京便利店发展确实有一定影响。此外,还存在另一个潜在的南北差异,与南方消费者喜欢小店文化不同,北方消费者往往喜欢大店消费,倾向一站式购物体验。因此,从根本上还是要进一步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增强对便利店业态的认可。
此次《措施》从“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网点布局”“加大资金支持,降低经营成本”“深入推进‘放管服’,简化注册流程”“改革经营许可,创新监管模式”“规范执法检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规范提升,培育品牌优势”6方面提出的19条举措,在王洪涛看来,“力度大、涵盖范围广、可实践性强”,无疑将为北京便利店发展按下“快进键”。
此前,北京市商务委员会表示,北京将用3年左右时间,使全市连锁便利店门店数达到6000家以上,实现每个社区原则上配置两个连锁便利店的目标。
放开了便利店在药品经营上的限制
“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的可由企业总部统一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在为便利店发展“松绑”的若干措施中,第13条“改进食品药品经营限制” 因为放开了便利店在药品经营上的限制而备受期待。
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而在非处方药中又分甲类和乙类,药品标识的颜色分别为红底白字和绿底白字。其中,乙类非处方药相对安全性更高,如板蓝根颗粒、四季感冒片等。
这意味着,在北京,今后消费者遇到伤风感冒、头疼胃痛这样的小病,出门找家便利店就能买到所需药品。
事实上,尝试在便利店里售卖药品,北京并非首例。
早在2015年,福建省就已出台相关政策,允许连锁便利店设置便民药柜。2016年4月,莆田市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7年,沈阳市公布《沈阳市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验收实施细则》,其中指出“以连锁或特许方式经营非药品的企业可以申请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专柜”。
走访中,记者发现,消费者对于便利店卖药普遍欢迎,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药品质量和药品价格上。一些消费者认为,在便利店买药,可以躲过药店店员的“花式推销”,方便省心,但是药品质量的保障还需要监管细则的跟进;另一些消费者则期待,便利店卖药无需增加租金和人力成本,能够促使药价相应下调。
受访便利店则表示,售卖药品对于丰富商品品类、增强便民性肯定是利好消息。这些天偶尔也会有消费者进店询问是否有药品售卖,但门店尚未接到相关通知。也有店员表示,售卖药品的资质审批可能比较难。
那么,便利店可以售药,是否会对药店经营产生冲击呢?
对此,王洪涛认为,药品在商品分拣、有效期管理等方面比常规快消品更有管理难度,对便利店来说药品并不是核心品类,售卖药品与便利店搭载出版物、音像制品、代收代缴等综合便民服务功能一样,是锦上添花的服务增项,可以增加消费者黏性,但是并不会对药店生意产生大的影响。
北京需要什么样的便利店
20.7%,这是2017年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长速度。《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报告指出,近两年,随着北京持续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改善便利店营商环境,以及各大便利店品牌竞相进入北京市场,北京便利店的增速在一线城市中居于首位。
随着北京便利店市场跑马圈地的展开,竞争加剧不可避免。
王洪涛强调,商家在开疆拓土时应保持有序竞争,避免出现抢店、哄抬房租、人才不正常流动等现象,在发展速度和管理运营能力之间掌握平衡,特别是人才的培养要相应跟上,培养更多的“内生式”人才。在王洪涛看来,供应链的能力、营运团队的执行力以及后台信息化水平都是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指标。
关东煮、特色甜品、现磨咖啡……对于很多资深便利店爱好者来说,提起某一品牌的便利店立刻就能说出店里相应的“网红”产品,而这正是便利店打出的“个性牌”。随着各大便利店连锁品牌在北京的跑马圈地完成,便利店也必将进入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竞争阶段,面对“北京需要什么样的便利店”这道考题,给出各自的答案。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不少便利店里都设有供消费者喝饮品或者简单就餐的休闲区域。王洪涛解释说,在日本,有的便利店会越做越大,从几十平方米的小店发展成200多平方米的大店,甚至还会与药店进行合作。但是,“不论是专注小面积的‘小而美’,还是适当扩大面积的服务升级,最终都是在往一个趋于高效的面积靠拢。”(记者 王维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