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推进全人教育 巩固两岸职业教育共同体
中国台湾网6月8日厦门讯 (记者 黄晓迪)6月5日,以“职业教育中的全人教育”为主题的第十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职业教育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会上,12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杨农作论坛总结。
两岸职业院校纷纷进行全人教育探索实践,效果显著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处处长、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檀祝平表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培养“工具人”,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提出,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要全面改革专业类课程课堂教学,包括重构课程体系,促进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融合;重塑课堂生态,促进教服务于学的教学改革;改革教学评价,促进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同步发展。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提出了普职课程融通的方式,普职课程融通是指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通过协作,发挥各自学校优势,分享学校共有资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水平为切入口,推进有效教学,是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综合型人才的全新教学方式。
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校长林志城表示,近年来,元培医事科大通过培育生医健康产业精尖优质人力,整合师资、设备与研发能量,建设元培医大研发枢纽以及产学特色标杆,促进人才培育、研发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建设元培医大附设医院,已逐渐发展成为医养结合人才培育示范基地。
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校长艾和昌提及了圣约翰科技大学非制式的“12堂课”,包括“濯足礼”“薪火相传”“敬师奉茶”“成年礼”“瓜竹传情”“为圣约翰而跑”“大一住宿”“社团活动”“社会关怀”“民主素养”“国际视野”“职场伦理”,用以锻造新约翰人的品性与素质。“12堂课”以多元的方式融入校园生活,藉以全面养成学生具备现代公民的基础能力及公民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格与态度。
职教的全人教育是培育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者的摇篮>
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表示,两岸在职业教育与全人教育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应“美美与共”,以闽台高等职业教育为先导的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已起了明显成效,今年国台办等出台并实施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再次为两岸的职业教育和全人教育交流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骆沙鸣强调,目前大陆正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契合了全人教育思想。大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与全人教育的核心内涵不谋而合。他认为职教的全人教育是培育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者的摇篮,应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在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大融合大发展的语境下,借鉴台湾的经验,共同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全人教育理念和实践正当其时。
台湾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培训专案顾问潘熙明提到,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参考台湾40余年来累积的“职业训练”经验,在福建设立以就业为导向并整合技职教育的“职业培训”体系,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企业投资,满足产业发展人力需求,可以发展成综合性、示范性、现代化的国家级示范职训体系与培训中心,甚至成为世界最具规模的职业训练示范基地,为企业培训契合需求的人才,为产业发展活络在地就业市场,共创双赢局面。
台湾海洋科技大学校长、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理事长唐彦博表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教育界人士和青少年间交流互动更为活跃,两岸教育领域继续保持“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论坛成果丰硕,两岸专家学者达成“厦门共识”
杨农在论坛总结发言中提出了“第十届海峡两岸职业论坛厦门共识”,得到与会两岸专家学者的一致赞同。这八点共识也充分展现了本次论坛的丰硕成果。八点共识如下:
一是全人教育是各类型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尤其具有针对性;二是全人教育既着眼于受教育者个人的全面发展,也着眼于受教育者面对社会变迁加速的挑战,即全人教育也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三是全人教育的思想既有源头性的古典文著,也有现代的经典理论,但由于教育形态的开放性,全人教育思想也具有其开放性,有待于教育界工作、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其内涵;四是只有融合于各种因地因时制宜的教育形态的全人教育思想,才是具有生命力、具有感召力的教育思想;五是两岸的技职院校和学者都对全人教育做出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和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六是两岸职业教育界加强沟通交流、探讨有效合作,将为两岸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巩固两岸职业教育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七是全人教育是对教师和学校的督促,教育界人士将在全人教育实践中与学生一起得到成长;八是各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对两岸同道莅临论坛表示感谢,对各有关方面和不同岗位的人员对论坛成功举办做出的各种贡献心怀感激,仅表示衷心感谢。各主办、承办单位均希望继续为两岸职业教育共同体提供服务。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促进会、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中华劳工共同品质产物提升暨就业辅导促进会、台湾劳动人权协会主办,福建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厦门市中华职业教育社承办,《教育与职业》杂志社、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