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北京3月1日讯 (记者 顾阳)针对近来有23个省份发布的总计约45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刺激计划”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
李朴民表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全社会以货币表现的制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既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民间投资,还有外商投资等其他投资。它与GDP一样,是一个总量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增量的概念。所谓“投资刺激计划”,是在特殊时期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主动增加政府投资的规模,来拉动内需、稳定增长。
据悉,2008年实施的“4万亿”计划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而临时推出的举措,主要是用于基建、保障房建设、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社会民生等。民生证券研究院PPP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振鑫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08年的“4万亿”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而“45万亿”是地方政府每年例行的工作安排,是一种常态的存量。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201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5万亿元,同比增长7.9%。如按照这一速度,2017年全国32个省级单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会达到65万亿元左右,与一些媒体报道的23个省份今年的投资可能达到45万亿元是基本匹配的。”李朴民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李朴民表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的工作力度。
“要切实从满足需求出发,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增加有效供给,坚决防止形成新的过剩产能和盲目重复建设。”李朴民说。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