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中国外贸不惧逆水行舟 转型升级突破四难点

2016年08月22日 13:32:45  来源:中国搜索
字号:    

  随着G20杭州峰会日益临近,中国外贸的形势、政策乃至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表示,3年来国务院共出台10多个促进外贸稳增长的政策,这些政策坚持远近结合,既注重稳增长也注重调结构、转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下一步,有关部门将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狠抓落实。分析人士指出,世界经济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品附加值仍有待提高等诸多因素造成了当前中国外贸的下行压力。但是,在中国自身经济韧性强大以及培育新比较优势等积极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外贸不惧"逆水行舟",未来仍有望继续"逆势而上".

  逆境之中份额增长

  顺水划船,浆轻船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正遭遇的外部逆境随处可见。世界贸易组织报告显示,自2008年以来,G20成员共采取1583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迄今仅取消了1/4,而美国更是在2015年就采取了90项贸易保护措施,平均每4天推出一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阻碍了全球贸易增长。"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蒂斯说。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今年1—7月进出口13.21万亿元,尽管同比下降3%,但出口的累计降幅却已连续5个月收窄。同时,大型成套设备、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部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保持增长且进口花销进一步减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分析指出,中国出口下降明显低于全球外贸下降的速度,中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事实上还在增长。他表示,中国外贸从结构上看有不少亮点,比如:一般贸易下降的幅度很小;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在快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出口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等。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外贸的结构在不断优化,也体现出中国比较优势转换的结果。

  "从外部看,全球经济目前处于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一个时期,多数大型经济体都恢复得不好,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外需;就内部来说,虽然中国国内消费比较稳定,但由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满足海外中高端需求的产品供给依然显得不足。此外,在不少国家竞相出台货币宽松政策的情况下,人民币承受的被动升值压力也会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张焕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国务院找第三方评估:稳外贸政策还有哪些“堵点”

  据介绍,企业一致反映,近年来国家对外贸的支持力度空前,各部门狠抓落实,为企业减负助力,政策效果明显,整体落实情况是好的。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包括完善出口退税分担机制、加大信保支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着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加强进口工作、大力支持服务贸易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说,在政策执行落实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即政策的难点还有待破解。比如说,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外贸综合服务的企业退税周期比较长,跨境电商新业态试点还需要很多新的配套措施。政策落实的堵点还需要进一步清除,一些多部门、跨地区的配套协调以及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的盲点还存在,比如一些商业企业借机在提高收费,也增加了外贸企业的运行成本,另外也有少量不法企业利用跨地区的收购、代理来骗取出口退税。

  张骥在发布会上一一列举了政策在执行中的问题:一是不合理收费仍然存在;二是融资难贵没有根本缓解;三是贸易便利化水平仍需提高;四是出口秩序仍待进一步规范;五是加工贸易差异化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六是新业态政策创新力度有待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商务部已开出重点工作清单,将会同相关部门、地方落实。这些重点工作包括:进一步清理整顿收费,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研究加工贸易差异化政策,扩大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市场采购方式的试点范围,继续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双向投资对外贸促进作用。

  中国外贸需破“难、堵、盲、痛”四点

  政策难点有待破解。隆国强表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退税周期较长等问题亟待解决,跨境电商试点则需更多新的配套措施使其更加顺利地开展业务。

  政策落实堵点急需清除。隆国强认为,一些多部门、跨地区的配套协调以及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应进一步完善。

  监管盲点仍旧存在。隆国强透露,企业对于商业性收费和政府收费大幅减少反映积极,但一些商业企业借机提高收费,增加外贸企业的运行成本。此外,亦有少量不法企业利用跨地区的收购、代理来骗取出口退税,应进一步打击虚假贸易。

  体制"痛点"抑制市场活力。隆国强指出,体制"痛点"包括地方政府压指标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下一步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转型升级重塑优势

  就逆水行舟的故事来说,如果将船只的动力从手动划桨变成发动机驱动,那么突破逆境、奋勇前行显然就变得更加容易。这种变化放在中国外贸身上,无疑就是扎实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重塑更强的比较优势。

  隆国强强调,在眼前稳外贸的同时,要看到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意义,即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靠低成本转向靠技术、靠品牌、靠服务、靠渠道,最终将竞争优势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到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而这还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

  专家普遍认为,尽管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外贸短期内难以有较大起色,但中长期来看,中国外贸并不惧怕"逆水行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外贸稳定发展需要有扎实的改革推动,预计中国外贸将在探底的过程中企稳发展;张焕波则预计,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外贸仍有望实现每年2%—3%的顺差。

  实际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态势中不乏窥测外贸走势的信号。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位列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25位,首次成为该指数发布以来首个跻身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国家。而就在该报告出炉的数天前,美国《纽约时报》亦报道称:"中国的科技行业,尤其是移动业务,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于美国。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甚至包括某些巨头,正从中国企业那里寻求创意".

  “下半场”发力:多措并举应对外"虚"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仅维持低速增长,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外需呈现持续疲弱态势。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剧,贸易壁垒在许多国家(地区)不断增加。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遇来自1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65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同比上升66.67%.外部因素的制约对我国外贸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111335亿元,同比下降3.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外需低迷等因素制约,下半年中国外贸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当前国内自贸试验区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形成一批符合宏观市场经济要求,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各地应抓紧学习相关经验、落实相关措施,为国内贸易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

  二是进一步考虑降低外贸进出口企业资金成本和物流成本,有效缓解外贸企业成本攀升的压力。

  三是充分发挥内地特殊经济区优势,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园区等的特殊功能,大胆承接加工贸易内移,夯实外贸发展基础,巩固加工贸易大国地位。坚持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对接,正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共识。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外贸政策环境相对稳定,下一步各部门需做好统筹协调,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政策方针下,积极配合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

  加大双向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开放

  在推动货物贸易开放的同时,李克强强调要发挥双向投资对外贸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中国开放的大门已经打开,只会越开越大。"

  李健认为,当前吸引外资在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等方面还有待完善,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有助于为外商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各地应加快复制自贸区成功经验,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落实,进一步扩大开放。

  在吸引外资方面,桑百川认为,近几年工作力度有所减弱。外资企业对推动国内高新技术发展和传统制造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应继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既要在宏观层面为吸引外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改革;既要遵循国际投资规则,同时推动相关投资规则和协定的升级,推进与各国签署更为开放和自由化的自贸协定。"桑百川说。

  此外,在产业选择方面应多管齐下,不仅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要兼顾传统制造产业的发展,根据产业发展方向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为吸引外资创造有利环境。

  桑百川表示,对于使用国内原材料和设备的"走出去"企业,国家应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让对外投资成为推动外贸发展的重要平台,有效拉动国内进出口。"

[责任编辑:李帅]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