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债市违约潮爆发:去年达100亿 今年半年就超200亿!

2016年06月29日 09:19:00  来源:搜狐理财
字号:    

  当人们把矛头对准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乱象时,可能忽略了其实传统金融过得也并不好,比如违约潮前赴后继的债券市场。投资理财可谓处处有风险。

  6月2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在其官网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对2015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

  进行了全面评估。其中提到,2015年公司债、企业债和债务融资工具共有18起违约事件,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公司债12起,涉及债券本金35.3亿元;企业债2起,涉及债券本金23亿元;债务融资工具4起,涉及债券本金60亿元。

  也就是说2015年全年的债券市场违约金额超过100亿。

  还没完。值得一提的是,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目前,国内债券市场今年已经发生18家发行主体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债券数量36只,涉及本金超过200亿元。而在此之前,中国债券市场曾长期(超过10年)未发生过实质违约。

  这些名字中包括大量之前人们心目中的明星企业:南京雨润、保定天威、东北特钢、广西有色、金满堂、上海云峰、山东山水、春和集团等。

  半年的债市违约金额即达到去年全年的两倍,这也意味着今年全年债市违约金额或达到去年的4倍!

  近日,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发布《中国违约情况增加令市场稳定性面临风险》报告警告称,中国境内债券违约风险加剧,仅今年头四个月,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若出现一宗意料之外的大额违约将引发市场动荡。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日前就中国企业债务高筑表示担忧。

  从2014年开始,中国债券市场的神话逐一被打破:公开信息显示,2001年至2014年3月,中国债券市场没有发生过发行主体实质性违约;即便偶尔出现信用事件,也都在刚兑的环境下化解,债券收益并不反映其风险,投资人总能稳得信用利差。这一“神话”随着2014年3月“11超日债”(ST超日于2012年3月7日发行,至2014年3月6日期满两年)未足额兑付终结。

  2015年,中国信用债市场风险继续暴露和蔓延。2015年4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下属天威集团发布公告称,未能支付发行额度15亿元的2011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利息,成为首只违约的国企债券;当年9月,天威称集团及旗下三家子公司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拟申请破产重整。这意味着央企不败金身告破。国资委随后摸底排查106家央企债券,三年来债券违约涉84亿元。

  信用债违约也从私募债蔓延到公募债。2015年4月,“ST湘鄂债”构成实质性违约,成为内地公募债券首次本金违约。中科云网(002306.SZ)发布公告称,其虽然通过股东财务资助、资产处置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1.61亿元,但仍有2.41亿元的资金未能到位,最终导致当天回售日到期的“ST湘鄂债”出现违约。

  目前,城投债成为信用债市场少有的尚未出现违约的品种,然而,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已有城投担保的债务出现违约。今年4月份,北山投资、海南交投发布公告,宣布将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提前兑付“14宣化北山债”“14海南交投MTN001”。有业内人士认为提前偿还债务,只还票面利息,对于投资来说并未能如期拿到足够的回报,也是一种变相的违约。

  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中表示,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状况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债券违约事件有所增加。二是违约企业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2015年,发生违约的企业主要处于光伏、造船、风电、煤炭、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的行业,约80%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违约事件也开始显现。

  监管方面对此的表态是:对于当前公司信用债券市场信用风险要客观看待。

  在经济下行周期,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是国际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标准普尔数据显示,美国信用债券市场在2007-2011年违约率从0.49%上升到5.71%。我国债券市场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正处于经济上行周期,较少发生违约,随着宏观经济增长趋缓,部分发行人经营出现一些困难,违约概率上升是企业信用风险释放的自然反映。

[责任编辑:李帅]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