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7日讯 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以及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红豆集团于今年3月正式筹建新疆霍尔果斯红豆服装有限公司。该项目与2008年红豆集团牵头在柬埔寨建立的11.13平方公里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形成红豆集团“一带一路”布局中“一南一北”两个发展新亮点。据悉,项目自6月正式奠基后,各项工作快速推进。9月19日,2号厂房已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产业援疆,输出服装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新疆红豆服装公司占地3.55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总建筑面积22785平方米,规划为1号厂房、2号厂房、3号业务三幢用房。进入试生产阶段的2号厂房,建筑面积5970平方米,车间分为服装裁剪、缝制、整烫包装三个工段,6条流水线,完全达产后,将有员工280名。厂房先期以生产加工针织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为主,以后逐步拓展外贸业务,全部达产预计年销售达1亿元。
作为民营企业,红豆集团立足产业援疆模式,为江苏援疆“扶起来 留下来 带出来”事业献计献策,在输出产品的同时,帮助百姓增加收入,将技术留下来。2号厂房正式试生产时,建设项目中的1号厂房与3号业务用房主体建筑基本完工,预计将在今年11月中旬全面竣工,并于明年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年产500万套针织内衣,并提供当地至少500个就业岗位,缓解霍尔果斯市现有富余人员就业问题。
以人为本,打造长期稳定的“就业工场”
作为江苏对口援疆项目,基于用工本地化、管理本地化的思想,新疆红豆服装公司车间上岗基层操作工、班组长等都是新疆当地人。试生产前,公司就开展理论、操作技能、企业文化等培训,将上岗员工提前落实到位。34岁的阿布力克木·阿布都苏,上岗员工之一。试生产前,在公司租用的培训教室里,他认真听老师讲服装裁剪技术,不时和身边的妻子小声讨论两句,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
目前,146名经过培训持国家认可技能证书的员工在2号厂房上岗。另外,还有60多名员工还在培训中。其中,哈萨克族占比37.67%,维吾尔族占比20.55%,仅这两个少数民族的员工就达到58%,汉族为31%。工厂管理方面,红豆集团本部派驻8人进行现场协调管理,他们入乡随俗,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并引进回音壁、6S现场管理等红豆集团卓越绩效模式,努力打造投资当地的“工厂标杆”,从而服务员工成长,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社会和谐。
未来,红豆集团将充分抓住霍尔果斯处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霍尔果斯口岸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口岸经济,产品逐步从针织向针织外贸、梭织、家纺等产品不断延伸,形成立足内地市场,并不断开拓中亚、东欧市场的发展格局,达到产业兴疆的目的。
在发展中,红豆集团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打造长期稳定的“就业工场”,积极与当地建立和谐关系,让红豆这颗种子在新疆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当地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并努力将项目打造成江苏企业在新疆投资发展的示范项目。(建新)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