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8%,比上月高一个百分点。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约1.28万亿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6.5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371亿元。分析人士认为,货币信贷增长均超出市场预期。
对于M2增速回升的原因,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降息配合降准既能增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又能增加货币供给,M2增速从4月份的历史低点10.1%逐月回升,和连续降准、降息有较大关系。
对于信贷增长较快的原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信贷大幅增加一是因为银行在半年末时点明显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当月票据融资大幅增加了3100多亿元;二是在近期一系列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允许对在建平台项目进行后续融资等因素的带动下,企业信贷需求有所回升,当月非金融企业新增中长期信贷3176亿元,较上月多62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490亿元;三是继续受住房市场回暖的带动,居民户中长期贷款保持多增,当月新增额达2941亿元,较上月多878亿元。
盛松成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明显增强,力度是相当大的。
连平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定向调节。受上半年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带动,未来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及M2增速有望稳中回升。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总体宽松,定向调整力度有望加大。考虑到当前贷款基准利率历史最低、名义贷款利率开行下行、未来PPI降幅有望收窄以及美联储可能加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短期内再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在总体流动性充裕、外汇占款运行转好的情况下,准备金率下调幅度也将明显小于上半年。下一步定向再贷款、定向降准、PSL等定向调整工具会更加频繁地被使用,SLO、SLF、MLF等新型工具继续灵活使用。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李奇霖认为,总体而言,房地产销售量价复苏,稳增长措施集中推出,企业短期补库存行为可能推动了金融数据的回暖,但补库存周期不会持久,银行风险偏好不强与实体加杠杆意愿弱并存应是一个长期现象,金融数据很难出现一个季度以上的改善。在此背景下,下半年货币宽松不会转向,但对流动性的调控更多的转向长端和定向调控,主要通过降准、PSL和“扭曲操作”来实现,长债利率不宜过度悲观。
[责任编辑: 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