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最近,中纪委网站上登出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三轮专项巡视反馈情况,其中首次用“吃里扒外”一词形容一家央企存在的腐败问题,引起公众关注。
巡视反馈里的“吃里扒外”,系指有央企管理层人士不以央企利益为重,一方面占有央企种种好处,另一方面却为央企的商业伙伴、竞争对手谋利,并从中获得好处;或假手他人或利用政策,借机占央企便宜。
资料图片
【褒奖】为“央企反腐”点赞
中国经济网网友 苗凤军
反腐无禁地,央企代表着国家的利益,不能让国家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中纪委对于央企出现的腐败直指其问题,这彰显了党中央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决心。
央企存在的腐败问题不仅阻碍了央企的发展,同时也让央企的资产出现严重流失的现象。希望央企能够重视自身问题,积极参与时代反腐,更要严惩相关责任人,做到自我整改。
【分析】剑指央企寓意几许?
中国经济网网友 yxqgxslht
其一,重要。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决定2015年完成对央企的巡视,争取从巡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这就是未雨绸缪。
其二,紧迫。对这些央企开展巡视,其实与近年来一些央企陆续暴露出的问题有关。比如去年巡视中发现“利益输送”是央企的通病,领导亲属“靠啥吃啥”等问题。中央也意识到,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央企的监管,将后患无穷。
其三,必要。央企改革将于今年全面展开,在改革之初进行巡视,便于摸清家底,发现问题,对出台具体改革举措将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否则,出台的改革措施没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改革很难取得好成果。
【建议】公开透明是改革的关键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王振峰
今年,国企改革将与财税制度改革、国有产权交易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土地制度改革等一起,寻求新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引入“民间活水”让国企发展形成新活力的“混改”,更是备受瞩目。目前,在不少央企和10多个省份的国企改革中,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混改”方案。
人们不只关注这类改革试点的逻辑、路径与行动框架,更会关注会不会产生新的国企腐败,改革进程中如何避免利益变相输送和权力寻租,“吃里扒外”、“损公肥私”等腐败行为会不会跟着“混改”一起“混”下去。早前改制的国企有不少例证,其所出现的利益寻租导致国有利益“大出血”,曾令以往的一些国企改革饱受批评。
要做好新一轮国企改革,需要抓细则,把公开透明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只有把国企高压反腐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新的国企改革和综合治理的成效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责任编辑: 王伟]